|
1952年2月3日 中共要求“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相结合 |
1952年2月3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三反”运动和整党运动结合进行的指示》。文件指出,如果不大张旗鼓地雷厉风行地开展“三反”运动,则党内许多严重的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的现象就不能尽情的被揭发出来,贪污浪费和官僚主义分子就不能得到适当的惩处,资产阶段思想对党的侵蚀与危害,也就不能彻底克服和肃清。所以,整党工作必须与“三反”运动相结合。
|
1966年2月3日 中央文化革命小组拟定《二月提纲》 |
1966年2月3日,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中央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彭真、陆定一、康生、周扬、吴冷西)组长彭真在北京召集文化革命小组会议。参加会议的除了五人小组成员外,还有许立群、胡绳、姚溱、王力、范若愚、刘红和郑天翔。会后拟定了《文化革命五人小组关于当前学术讨论的汇报提纲》(即《二月提纲》)。《提纲》的主要内容为6个部分。即:一、目前学术批判的形势和性质。《提纲》认为,从批判《海瑞罢官》开始的大辩论,是我国无产阶级取得政权并且实行社会主义革命以后,在学术领域里清除资产阶级和其他剥削阶级思想的斗争,是兴无灭资的斗争,即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斗争的一个组成部分;二、方针。《提纲》主张采取“放”的方针,让各种不同意见都放出来,用摆事实讲道理的方法对反动的或错误的思想加以分析批判,要“坚持实事求是,在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要以理服人,不要像军阀一样武断和以势压人”,在报刊上点名作重点批判要慎重;三、队伍。《提纲》提出,要依靠坚定的左派,团结一切革命的知识分子,孤立极少数顽固不化、坚持不改的人。要边打边建,由少到多,逐步形成一支不但在政治上、而且在学术上超过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革命的、战斗的、又红又专的队伍;四、左派要互相帮助。《提纲》提出,要形成大批的左派学术工作者的“互助组”、“合作社”,用适当的方式互相批评和互相帮助,反对自以为是。要警惕左派学术工作者走上资产阶级专家、军阀的道路;五、争论的问题。现在就要着手准备,到一定时期,在报刊上再发表一些质量较高的文章;六、五人小组设立学术批判办公室。办公室由许立群、胡绳、吴冷西、姚溱、王力、范若愚等组成。许立群为主任,胡绳负责主持学术方面的工作。这个《提纲》虽然有些“左”的错误,但主要是试图对已经开展的批判加以适当的限制,并把它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和学术讨论的范围之内,不赞成把它变为集中的、严重的政治批判。2月7日,五人小组向在京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汇报了《二月提纲》。2月8日,由彭真、康生、陆定一专程到武汉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没有表示不同意。2月12日,中共中央将《二月提纲》批发全党。但不久,被毛泽东所否定。在5月1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根据毛泽东的态度,中共中央决定立即停止《二月提纲》的执行,随后即对《提纲》展开了严厉批判。
|
1988年2月3日 我国与乌拉圭建交 |
乌拉圭,位于南美洲东南部。面积17.62万平方公里。人口317万人,白人占90%,印欧混血种占8%。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多数居民信奉天主教。首都蒙得维的亚。 乌拉圭的工业门类不齐全,重工业基础薄弱,以农牧产品加工业为主。粮食基本能自给并少量出口。渔业资源丰富。主要出口羊毛、肉类、皮革、大豆和棉花,进口机电产品、原料和燃料。1726年,乌沦为西班牙殖民地。1825年8月25日,乌拉圭独立。1973年发生军事政变,实行军事独裁统治。1984年7月军政府还政于民;11月组成民选政府。奉行和平与开放,尊重别国主权、不干涉内政和不诉诸武力的外交政策,优先发展同拉美地区,特别是邻国的关系,大力倡导地区一体化。 1988年2月3日同中国建交。
|
1996年2月3日 云南丽江发生7级地震 |
1996年2月3日,在云南省丽江纳西族自治县(震中位于北纬27.2度,东经100.3度)发生7.0级地震。 到8日公布的情况,这次斗争地震波及4个少数民族地区,受灾人口约100万,其中重灾民达30多万,给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伤亡人数达1.4万多人,其中死亡245人;房屋倒塌约34万多间,损坏48.9万多间;损失粮食3000多万公斤。灾情最严重的丽江纳西族自治县已经死亡233人。
|
1997年2月3日 南非永久宪法正式生效 |
1997年2月3日午夜,南非永久宪法正式生效,这标志着在南非延续了300多年的种族隔离制度在法律上彻底终结。永久宪法生效后,南非全国各省代表委员会将于6日正式行使职能。这个委员会由南非9个省派出的代表组成,取代了原有的参议院。 南非共和國(Republic of South Africa)前身為1910年由英、荷移民歷經二次波耳戰爭後攜手合作成立的南非聯邦(Union of South Africa)。1961年5月31日南非聯邦脫離大英國協,易名為南非共和國,但仍由少數白人統治,並採取種族隔離政策。其後雖迫於國際社會壓力於1991年廢除種族隔離政策,並於1993年經由多黨談判會議通過,決議於1994年4月27日舉行全國首次多種族參與之全民大選,結果由黑人多數黨「非洲民族議會黨」(ANC)領袖曼德拉當選總統,正式結束白人統治。至此,國際間對南非之經濟制裁完全取消,一個新的南非重返國際社會。
|
1995年2月3日 “发现”号航天飞机升空 |
1995年2月3日,因技术问题推迟发射一天的美国“发现”号航天飞机终于从佛罗里达州卡纳维拉尔角的肯尼迪航天中心升空。 2月6日下午,发现号航天飞机经过三天半的追逐,终于在距地面395公里的空间轨道上赶上了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基本上按计划实现了两国航天飞行器械的历史性会合。这是自1975年美国阿波罗飞船与前苏联联盟号飞船实现首次对接后,美俄航天飞行器的第二次空间会合。 这次太空飞行历时8天,航程560万公里。由5名美国宇航员和1名俄罗斯宇航员组成的乘员组,按计划成功地完成了航天飞机与俄罗斯“和平号”轨道空间站的会合,2月11日晨顺利返回地面。这次会合标志着美俄两国空间合作的新起点,也表明国际空间合作走向了新的里程。
|
1998年2月3日 美战机超低飞行 意缆车绳断人亡 |
意大利北部阿尔卑斯山地区,眼下正是冬季旅游和滑雪的黄金季节。坐落在旅游胜地多罗米蒂山区的卡瓦莱塞镇,经营着自该市镇至切尔米斯山顶的两段缆车线,共约5000米长,每条缆车线每小时运输游客量可达428人。 1998年2月3日下午,意大利东北部阿维亚诺美国空军基地一片繁忙,一架电子战机从这里起飞,载着4名美国军人,神气十足地执行一项飞行训练任务。刚过15时,飞机进入多罗米蒂山区,穿过费恩梅山谷。这架电子战机本应高空飞行演练干扰敌方通信,而此时它却搞起了凭视觉进行的超低空飞行特技游戏。驾驶员看见切尔米斯山缆车道的缆绳,竟然决定从距地面高度不足80米的缆车线下面穿行。此时是15时12分。不料,飞机的右翼和右尾翼碰上了第一段缆车道的一条上行线,缆绳被拉断。此时,一个载着20名滑雪游客的黄色缆车正在上行。飞机摇晃着继续飞行,并恢复了平稳。而上行缆车却从80米高处重重地摔在树林之中,特兰蒂诺省地震仪记录下了15时12分37秒发生的这次撞击引起的震波。缆车落地后又顺着山坡翻滚了200多米,在树林中压出了一条车痕,最后成了一堆废铁停留在阿维西奥河畔的一块平坦草地上。缆车内20人,其中3名意大利人,其他是德国、匈牙利、波兰等外国游客,全部丧生,碎尸满地,惨不忍睹。在缆车道的下行线上,还有一辆正在下行的缆车被停吊在半空中,车内没有乘客,只有1名司机。1小时后一架直升机才开到这缆车上空,用吊梯把这位司机救出。这位司机目睹了事故的全过程,因受惊吓而住进了医院。美国战机只受了轻伤,立即飞回阿维亚诺美空军基地作紧急着陆,机上人员平安无事。 事故发生后,意大利总统斯卡尔法罗当晚9时许致电普罗迪总理,要求意大利政府“立即调查事故的原因、情况和责任”,并“紧急认真研究修改有关军事飞行的规定,以防止继续发生类似悲剧”。 普罗迪总理在结束对爱沙尼亚访问登机回国时表示:“这是世界上最奇怪的事故之一,飞机显然飞得太低。”他一到罗马,便与副总理维尔特罗尼等召开了紧急会议,会后与美国总统克林顿通了电话。克林顿在电话中“以美国人民的名义对死难者表示哀悼”,并保证“充分介入意大利对事故的调查”,“致力于使类似事故将来不再发生”。随后克林顿发表一项声明,对事故“深感悲痛”。美国国防部长科恩也对意大利政府和死难者家属表示“最深切的哀悼”。 按规定,在意大利,飞机最低飞行高度为150米,在居民区上空的最低飞行高度则为500米。然而,在上述事故发生地区,美军飞机经常进行超低空飞行,当地百姓早已难以忍受,怨声载道。特兰蒂诺省省长卡尔洛·安德雷奥蒂愤慨地谴责这次事故,他说:“这是迟早要发生的一场灾难。我们曾多次谴责这种危险的超低空飞行。许多美国飞行员穿飞缆车道的缆绳之间和山谷之中,以此取乐。他们要我们放心,说他们技术高超。然而事情怎能叫我们放心呢?!” 夜幕降临,现场抢救工作仍在进行。消防队开来了一辆大吊车,把那像“三明治”一样的缆车厢吊起,然后用液压大剪刀剪开车厢……卡瓦莱塞镇丧钟鸣响,街上行人稀少,旅馆里人们在小声地说着话,忧心忡忡地核对着住店旅客是否少了谁。救护车到了医院里,死难者的亲属,或仅是怀疑自己亲属遭难者,开始在医院里艰难地寻找识别自己的亲人……
|
1969年2月3日 阿拉法特成为巴勒斯坦武装力量领导人 |
阿拉法特于1929年8月4日生于耶路撒冷。1950年,进入开罗大学土木工程系学习,并当选为巴勒斯坦学生联合会主席。1959年,阿拉法特筹建“巴勒斯坦民族解放运动”(简称“法塔赫”),并出版《我们的巴勒斯坦》一书。1964年底他组建了“法塔赫”军事组织“暴风”突击队。1969年,阿拉法特任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执委会主席。1973年,他兼任巴勒斯坦革命武装力量总司令。1989年4月2日,他当选为巴勒斯坦国总统,1991年9月蝉联总统。1994年7月,他由突尼斯返回巴勒斯坦自治区主持自治领导机构工作。同年他被授予诺贝尔和平奖。1996年1月,巴勒斯坦自治区举行首次大选,他当选为巴民族权力机构主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