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00年6月29日 诺贝尔基金会成立 |
诺贝尔奖金是以瑞典化学家诺贝尔的遗产设立的奖金。 爱弗雷·诺贝尔是位杰出的化学家,他于1833年10月出生在瑞典首都斯德哥尔摩。他的一生中有许多发明,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安全炸药。这项发明使他获得了“炸药大王”的称号,并使他成为百万富翁。他希望他的这项发明能够为促进人类生活的繁荣作出贡献,但事与愿违,炸药被广泛地使用于战争。这使他在人们心目中成了一个“贩卖死亡的商人”,为此,他深感失望和痛苦。诺贝尔在逝世前立下遗嘱,把遗产的一部分--920万美元作为基金,以其每年约20万美元的利息作为奖金,奖励那些为人类的幸福和进步作出卓越贡献的科学家和学者。为此,瑞典于1900年6月29日专门成立了诺贝尔基金会,并由其董事会管理和发放奖金。 诺贝尔奖金现在共有6种,其中自然科学方面的有3种:物理学、化学、医学或生理学。另外3种为文学、和平事业、经济学。 诺贝尔奖金由瑞典政府的一个委员会管理,物理、化学和经济奖由瑞典皇家科学院评定,生理或医学奖由斯德哥尔摩加罗林医学外科学研究院评定,文学奖由瑞典文学院评定,和平奖由挪威议会所选出的五人委员会评定。 第一次诺贝尔奖金是1901年12月10日颁发的。除因战时中断外,每年的这一天分别在斯德哥尔摩和奥斯陆两地隆重举行颁奖仪式。自诺贝尔奖金颁发以来,它的评选过程从未改变过。每年由瑞典及各国已获得诺贝尔奖者和各学科、行业权威人士郑重推荐候选人约2000名,其中数百人被正式推荐给评审会,经长时间的调查与秘密会议决定出最后得奖人。诺贝尔奖金的颁发注重重大的科学成就,必须经历时间的考验,证明这些科学家的工作成果确实对科学、对生产的发展起了重大的作用。坚持这一条,就保证了发奖对象基本上选得准确,保证了得奖的科学成果的高水平。另外颁奖委员会还注意奖励开创性的基本研究、基础理论的研究和工具方面的创造性研究。 一生中获得过两次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只有两人。第一位是居里夫人,她由于发现了镭的放射性而与其丈夫皮埃尔·居里以及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安东尼-亨利·贝克勒尔共同获得1903年度的物理学奖。后来,为了表彰她在发现钋和镭这两个新元素方面的功绩,又授予她1911年度化学奖。第二位两次获奖者是美国物理学家巴丁,他由于发明世界上第一只晶体三极管而与另两位美国物理学家一起获得1956年度物理学奖。后来他又因为在超导理论方面取得突破与另外一位美国学者一起获得了1972年度物理学奖。 诺贝尔奖对推动科学研究和造福人类起了巨大的作用。
|
1906年6月29日 章炳麟出狱 |
1906年6月29日,上海革命党人、进步人士纷纷齐集西牢门口,以迎接章炳麟出狱。1903年6月30日,章炳麟因《苏报》案被捕,至今已被关押整整3年。他已年满37岁。在狱中,他撰文答新闻记者,斥责清政府,声明自己为4万万人民的代表。曾绝食7天以抗议狱卒蛮横的虐待和凌辱,同时学佛不辍。与他同时入狱的邹容则病逝狱中。 出狱这天,蔡元培、叶瀚、蒋维乔,以及孙中山代表龚炼百、时功玖、胡国梁、仇亮等将他迎至中国公学。东京同盟会总部也派人来迎接他东渡。香港《中国日报》、《有所谓报》等报馆都发电慰问、致敬。当晚,章炳麟登轮赴日。也在这日,蔡元培、蒋维乔、严练如、刘三以及黄炎培等,在江苏学会召开会议,讨论邹容墓的修建费用。决议募集常款,存信成银行生息,供每年修墓、开纪念会使用。
|
1913年6月29日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
1913年6月29日,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 20世纪初,列强在巴尔干争夺加剧,使巴尔干各民族苦难加重。俄国革命和亚洲的觉醒,特别是土耳其资产阶级革命,对巴尔干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起了积极的作用。1912年10月蒙特内格罗首先对土耳其宣战,之后塞、保、希也参战,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这是一次正义的民族解放战争。战争的结果,使原来的土耳其奴役下的一些巴尔干人民获得解放。 战后,在分配原土耳其属地问题上,巴尔干各王朝发生纠纷。先是塞尔维亚与希腊签订反保加利亚同盟。保加利亚先发制人,于1913年6月29日向塞尔维亚宣战。希腊、蒙特内格罗、罗马尼亚及土耳其都站在塞尔维亚一方参战。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与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不同,它是一次争夺领土的王朝战争,其背后是大国争霸巴尔干的斗争。 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的结果,保加利亚战败。1913年8月10日,交战各方在布加勒斯特签订和约。保加利亚失掉它在第一次巴尔干战争中占领的土地。塞尔维亚获得马其顿大部,希腊获得巴其顿南部、色雷斯西部和克里特岛,罗马尼亚得到南多布鲁查,土耳其收回它在第一次巴尔干竞争中失去的阿得里雅堡。
|
1916年6月29日 段祺瑞被迫恢复旧约法 |
1916年6月29日,北京政府国务院决定恢复旧约法,废止新约法,并决定于8月1日以前召集国会。 当日晚,由段祺瑞和内阁其他成员副署,黎元洪以大总统名义公布命令说:“共和国体,首重民意,民意所寄,厥惟宪法,宪法之成,专待国会。我中华民国国会自三年一月十日停会以后,时越两载,迄未召复,以致开国五年,宪法未定,大本不立,庶政无由进行,亟应召集国会,速定宪法,以协民志而固国本。宪法未定以前,仍遵行中华民国元年三月十一日公布之临时约法,至宪法成立为止。其二年十月五日公布之大总统选举法,系宪法之一部,应仍有效。” 历时近一月的新旧约法之争,最终以《临时约法》和国会的恢复而结束。
|
1920年6月29日 中国加入国际联盟 |
1920年6月29日,中国参加国际联盟。国际联盟,简称“国联”,于1920年1月正式创立,以凡尔赛和约签字国为主体,先后有63个国家参加,总部设在瑞士的日内瓦。中国派王正廷、顾维钧等为委员。
|
1940年6月29日 意象派画家保罗·克利病逝 |
1940年6月29日,保罗·克利由于心脏病发作,在洛迦诺逝世,时年61岁。 克利早年致力于音乐和视觉艺术。1900年他考入慕尼黑美术学院,从师弗兰兹·冯斯塔克学习绘画。1912年克利认识了俄国印象派画家瓦西里·康定斯基之后,克利参加了在慕尼黑举行的先锋派“蓝色骑士”画展。1920年到1931年期间,克利在包豪斯设计学校教授绘画,后来在杜塞尔多夫学院任教。 1933年希特勒出任国家元首之后,克利受到纳粹的无端攻击。他们把克利当作堕落的外国人来对待,他离开了德国,前往意大利,后来到了法国,最后在瑞士定居。 克利在对色彩、形式和空间方面创立了独特的表达方式。这位伟大的幻想家创造了一门抽象艺术,他的北非和欧洲之行,以及他对梵高、保罗·塞尚和亨利·马蒂斯的崇拜,对他的作品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
1994年6月29日 我国与安道尔建交 |
安道尔全称安道尔公国。位于西南欧法国和西班牙交界处的内陆国。面积465平方公里。人口59048人(1991),其中当地人约13500人(属加泰罗尼亚族),其他为外国移民,西班牙人约占60%,葡萄牙人12%,法国人6~7%。官方语言为加泰罗尼亚语,通用法语、西班牙语。居民多信奉天主教。首都安道尔城。矿藏有铁、明矾和铅。水力资源丰富。森林占国土面积的37%。经济以商业和旅游业为主,其收入占国民经济90%以上。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约9000美元。工业主要为小型毛纺、烟草、木材加工。主要出口牧畜、羊毛、皮革、香烟、木材、黄油、奶酪;进口建筑材料、面粉、酒、橄榄油、食品及日用品。无关税,无本国货币,通用西班牙比赛塔和法国法郎。9世纪查理曼帝国为防范摩尔人骚扰,在西班牙边境建立了许多小缓冲国,安道尔即为其一。1278年法国和西班牙缔结和约,对安道尔分别享有行政统治权和宗教统治权。1806年安的生存权力得到法国的承认。1868年制定新宪法。1982年1月实行体制改革,行政权从议会改由政府行使。1993年3月通过新宪法,成为“独立、法制、民主和社会的主权国家”。宪法规定法国总统和西班牙塞奥-德乌赫尔地方主教同为国家元首,称为两大公。9月8日为国庆日。1994年6月29日,同中国建交。
|
1995年6月29日 韩国三丰百货大楼倒塌 108人死亡 |
1995年6月29日下午6时许,汉城市中心的地上5层、地下4层的三丰百货大楼北半部突然倒塌,倒塌事故中死亡的人数已经达到108人,另有894人受伤和354人失踪,在韩国引起极大震动。 6月29日发生的三丰百货大楼,早就有漏水和震动现象,事故发生的当天,楼板发生开裂和下沉现象,但是百货大楼方面仍然无视有发生事故的危险,只顾赚钱牟利,并未疏散顾客,终止营业。
|
1999年6月29日 首届欧盟—拉美首脑会议闭幕 |
1999年6月29日,第一届欧盟—拉美首脑会议闭幕。会议发表了《里约热内卢声明》和《行动计划》。与会各国领导人强调,欧盟和拉美要进一步加强两地区间在政治、经济和文化等领域的联系,建立面向21世纪的战略伙伴关系。 东道国巴西总统卡多佐在闭幕式上发表讲话认为,此次会议对拉美和欧洲两地区今后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为两大地区尽快实现自由贸易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会议期间,与会各国领导人就如何进一步加强欧洲同拉美及加勒比地区间在各个领域合作关系进行了讨论,特别就建立地区间自由贸易区的问题进行了广泛磋商。欧盟同南方共同市场成员国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乌拉圭及联系国智利举行了首脑会晤,商讨了争取在2005年建立两集团间自由贸易区等问题。此外,欧盟还同安第斯共同体举行了领导人双边会晤。
|
1903年6月29日 《苏报》案发生 |
《苏报》案是辛亥革命前一次著名的反清政治案件。 义和团运动以后,革命形势重新高涨,资产阶级革命派逐渐成为一支影响较大的革命力量。许多革命志士纷纷出版书刊杂志,宣传和鼓动革命。《苏报》1899年在上海创刊,是当时一份宣传革命思想的报刊。 1903年夏,《苏报》支持中国教育会和爱国学社的活动,聘请章士钊为主笔,章太炎、蔡元培为撰稿人,报道各地学生的爱国运动。以后,《苏报》又陆续刊登了许多激烈地宣传革命的文章,旗帜更为鲜明。当时,邹容的《革命军》在上海出版,章太炎的《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也公开发表。章太炎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尖锐地批判了康有为的中国只能改良,不能革命的谬论,并把矛头直接指向清王朝光绪皇帝。这两篇极其犀利的革命文章问世之后,立即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引起了清政府的敌视。《苏报》节录了《驳康有为论革命书》中痛骂清朝统治者和揭露康有为改良主义奴颜婢膝的一段文字发表,并发表文章,介绍《革命军》的内容,向读者推荐《革命军》。 这些激烈的革命宣传和它所产生的影响,使清政府感到极大的恐慌和震怒,清政府公然采取镇压手段,下令封闭《苏报》,逮捕章太炎、邹容等人。 由于《苏报》社设在租界内,清政府便请求帝国主义帮助镇压。1903年6月29日,清政府勾结上海公共租界工部局,查封了《苏报》,逮捕了章太炎。邹容激于义愤,自动投案。章太炎、邹容在会审的时候慷慨陈词,坚持斗争,使《苏报》案成为当时轰动国内外的政治事件。最后,租界法庭判决章太炎3年徒刑,邹容2年徒刑,并禁止中国人在租界内办报纸宣传革命和出版革命书籍。 章太炎、邹容在监狱中,仍然坚持斗争。章太炎在狱中写了《答新闻报记者问》,在这篇文章中满怀信心地说:“四万万人民都会同情我们,而公理一定会战胜的”。他在狱中还参与组织江浙革命组织“光复会”的筹划工作。邹容在监狱生活的折磨下,不幸病故,年仅21岁。1906年章太炎刑满出狱,前往日本东京,参加了孙中山先生组织的同盟会,主编《民报》,与改良派论战。 “《苏报》案”是帝国主义、封建势力联合镇压爱国革命运动的事件,清政府和帝国主义企图用高压政策,将革命的声音禁锢起来。但是同他们的愿望相反,这次事件发生以后,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和革命运动发展更加迅猛,革命思想在国内外发生了广泛的影响,从而壮大了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声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