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2年10月22日 肯尼迪宣布封锁古巴七项措施 |
1962年10月22日,美国总统肯尼发表无线电·电视广播演说,悍然宣布对古巴实行军事封锁,并将采取一系列措施,来加强封锁古巴的行动。 肯尼迪在这篇演说里提出了封锁古巴的七点措施,扬言这些措施“可能仅仅是开端”。 肯尼迪宣布对古巴采取军事封锁措施的借口是所谓苏联“目前正在准备”在古巴“设置一系列进攻性的导弹发射潮、提供对西半球进行核攻击的能力”。他完全不顾美国侵略古巴的事实,硬说古巴正在变成一个“重要的战略基地”,“构成了对整个美洲的和平和安全的明显威胁”。肯尼迪所提出的封锁古巴的七点措施包括:第一,“开始严密封锁运往古巴的一切进攻性的军事装备。从任何国家或港口驶往古巴的不论什么种类的一切船只,如果发现载有进攻性武器,将迫使它们转回。这种封锁在必要时将扩及其他类型的货物和载运工具。” 第二,“继续加紧严密监视古巴和古巴加强军事力量的做法”,并准备在必要时“采取进一步的行动”。他说,为此“我已指示(美国)武装部队为任何紧急情况作准备”。 第三,美国的政策将是“把从古巴对西半球任何国家发射的任何核导弹看成是苏联对美国的进攻”,他扬言“需要对苏联作出充分的报复性的反应”。 第四,“作为一种必要的军事警戒措施,我己加强了我们在关塔那摩的基地,在今天撤退了我们在那里的人员的家属,并命令另外一些军事部队随时作好戒备。” 第五,“要求美洲国家组织立即开会,并援用里约热内卢条约第六条和第八条支持一切必要的行动”。按照里约热内卢条约上述这两个条款的规定,可以采取的措施包括从断绝外交关系到使用武装力量等等。 肯尼迪还说,美国还“使我们在全世界的其他盟国作了戒备”。 第六,“要求联合国安全理事会立即召开紧急会议”和“采取行动”。他说,美国将提出提案“要求在联合国观察员的监视下迅速卸除和撤退在古巴的一切进攻性武器,然后封锁才能解除”。 第七,肯尼迪对苏联进行了粗暴的攻击,说什么要苏联“停止并取消……对世界和平和我们(美苏)两国稳定关系的威胁”。 肯尼迪在对古巴发出赤裸裸战争威胁的同时,又侈谈“和平”和“裁军”。他说,美国“已作了巨大努力来限制核武器扩散”。他还说什么美国曾经建议缔结一项“公平而有效的”裁军条约,美国“准备讨论消除(美苏)双方紧张关系的新建议”,包括实现一个所谓“能够自由决定自己命运的真正独立的古巴的可能性”。 肯尼迪在这篇演说里再次恶毒地诬蔑古巴人民建立的革命政府,并且公然煽动古巴人民去颠复自己的政府。 肯尼迪在演说里要求美国人民为他的侵略古巴的行为“作出牺牲”和“付出代价”。他承认,美国目前选择的扩大侵略古巴的道路是“充满危险”的。他说,“这是我们已经开始的一种困难的和危险的努力。谁也不能确切地预言这将走向何处,或是将带来什么代价或伤亡”。
|
1983年10月22日 苏货运飞船“进步—18”与轨道站对接 |
1983年10月22日莫斯科时间14时34分,苏联自动货运飞船“进步—18”号同有人驾驶的“礼炮—7”号——“联盟T—9”号轨道联合体实现了对接。 “进步—18”号是10月20日发射的。它给轨道站送去了站上联合发动机所需的燃料、进行科学考察所需的设备、保证乘员生活所需的物资,以及乘员亲友寄去的信件、包裹等。 自动货运飞船“进步—17”号在完成向“礼炮—7”号——“联盟T—9”号轨道联合体运送货物与其共同飞行的任务后,于9月17日同轨道联合体分离,9月18日进入太平洋西部海域上空的稠密大气层时“消失”。 据报道,“礼炮—7”号—“联盟T—9”号——“进步—18”号轨道联合体目前工作正常,宇航员弗·利亚霍夫和亚·亚历山德罗夫自我感觉良好。
|
1983年10月22日 德国人民排成108公里长队反核竞赛 |
1983年10月22日,约30万西德人沿着马路排成长龙,以抗议美制潘兴II式中程导弹在西德部署。核武器竞赛的反对者们并肩站成了108公里的人墙,以示他们反战的决心,。自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为对抗苏联核弹而决定在西德、英国、荷兰部署导弹后,欧洲陷入反核风潮。 事件见证者是这样评论这次行动的:“这是一支声势浩荡的队伍,他们充满着对和平的向往,他们善良、自信、有力。几乎所有战争发生时我们都没有考虑过,别人都有生存的权利。今天,这些厌恶战争、鄙视厮杀的人们终于联合起来,迈出了携手保护人类文明的第一步。”
|
1981年10月22日 坎昆会议召开 |
坎昆是墨西哥的旅游胜地,它坐落在墨西哥东南的海面上,是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岛,从高空俯瞰,它宛如万顷碧波中游动着的一条水蛇。1981年10月22日,这个美丽迷人的小岛更加受到世人的瞩目,因为在这里召开了第一次包括中国在内的由14个发展中国家和8个发达国家的元首或政府首脑参加的“关于合作与发展的国际会议”——“坎昆会议”。 这次会议是在南北双方经济关系矛盾日益加深的背景下召开的。众所周知,广大发展中国家在取得了政治独立后,在发展民族经济方面作了很大的努力,取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对发达国家的依附程度也有所降低。它们经济的年平均增长率在60年代和70年代分别达到5.6%和5.3%,高于发达国家的5%和3.1%。它们的国民经济结构和商品出口结构也都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化,到1979年,这些国家的制成品出口比重已增至21%。 但是,旧的国际经济秩序并未随着上述情况而改变。发达国家通过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跨国公司的活动,在世界经济的各个领域继续处于垄断地位。发展中国家在生产、贸易、技术、以及货币金融等方面,都受到不公正和不平等的待遇。发达国家在发展中国家投资的利润,要比对发展中国家本身投资的利率高一倍左右。 鉴于上述原因,广大发展中国家迫切要求改变旧的国际经济关系,摆脱对发达国家的依附。这一斗争早在50年代万隆会议期间即拉开了序幕,70年代初,又有了新的转机。1974年,在联合国第6次特别会议上,发展中国家明确提出了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主张,并通过了《建立新的国际经济秩序宣言和行动纲领》,迫使发达国家首次正式承认经济上的不公正对世界安全与和平造成了威胁。1979年,发展中国家又提出了全球性国际谈判的建议。同年,第34届联大通过了要发动全球谈判的决议。但由于美国的强硬态度,1980年的第11届特别联大和第35届联大都未能就全球谈判的议程和程序达成协议。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墨西哥和奥地利等11国外长在1980年底和1981年初两次开会,筹备召开坎昆南北首脑会议。 在正式的首脑会议上,与会各国政府首脑以“建设性和积极的精神”就南北经济关系谈了自己的看法,发展中国家希望通过对话缓和南北矛盾,缩小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加速民族经济的独立发展。中国代表在会上提出中国政府对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的五项原则。西欧、日本、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注意到发展中国家在国际政治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主张加强南北合作改善国际经济关系,此次会议为期两天。会后,由于80年代初发达国家陷于战后持续时间最长的经济衰退,其政府精力主要集中于解决国内经济问题,无暇顾及南北关系。再则改革旧秩序势必影响发达国家的既得利益,所以他们往往不肯在实质性问题上让步,拒绝或敷衍发展中国家的合理要求。坎昆会议最后仅仅重新肯定了在联合国支持下全球谈判的可取性和紧迫性,对全球谈判起到了一定的政治推动作用。 不过,在坎昆会议上,发展中国家首脑和发达国家首脑能够坐在同一张谈判桌上,正式地专门讨论南北关系问题,这在历史上还是第一次。
|
1991年10月22日 关于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达成 |
1991年10月22日,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达成了建立欧洲经济区的协议。 协议规定,在1993年欧共体建成统一大市场的同时,欧共体 12国和自由贸易联盟成员国奥地利、瑞黄、冰岛、挪威、芬兰、瑞士和列文敦士登将实现商品、人员、劳务和资本的自由流通。 19国之间将废除关税和进口限额,统一工业和产品标准,并将合作扩大到教育、科研和交通等领域。协议还规定,将由双方共同组成的部长理事会和司法院作为最高决策和仲裁机构。协议确定建立经济区的原则是:欧共体的一体化发展处于优先地位,双方合作不能妨碍统一大市尝经济货币联盟和政治联盟的建立;欧共体拥有决策的自主权;联盟成员国将修改本国法律,以适应欧共体的法律。建立欧洲经济区是两大集团经济上相互依赖加深的必然结果。经济区并不是两大集团合并,而是进一步密切合作,但它仍然可以说是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组织。
|
1992年10月22日 澳一枚火箭在发射时爆炸 |
1992年10月22日,澳大利亚一枚火箭在南澳州伍默拉发射场发射时爆炸。 这枚名为“澳斯罗克2型”火箭是澳大利亚几所大学于4年前开始研制的,共耗资100万澳元,这是澳大利亚自行设计、制造和发射的最大的液体燃料火箭。当火箭点火后,火箭上的高压油箱爆炸并起火,据初步分析,造成爆炸的原因是一只球形阀被液态氧冻结,使点火系统出现一系列故障。
|
1999年10月22日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 |
1999年10月22日,经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成立,在京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在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主任李岚清在会议上讲话指出,党中央、国务院非常重视老龄工作,决定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这是加强老龄工作的一项重大举措,对推动我国老龄事业的发展将起到重要作用。21世纪即将到来,我国已进入老龄社会,我们要以强烈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坚定信心,开拓进取,团结协作,扎实工作,努力开创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为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是国务院主管的议事协调机构,其主要职责是:研究、制定老龄事业发展战略及重大政策,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实施老龄事业发展规划,做好维护老年人权益的保障工作;协调和推动有关部门加强对老龄工作的宏观指导和综合管理,推动开展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的各种活动;指导、督促和检查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老龄工作;组织、协调联合国及其他国际组织有关老龄事务在国内的重大活动。其办公室设在民政部,日常工作由中国老龄协会承担。 李岚清在会上强调,必须高度重视、充分认识做好老龄工作的重要意义。我国是世界老年人口大国,也是老年人口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截至今年10月1日,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1.26亿,已占总人口的10%,这表明我国已提早进入老龄社会。而且,我国的老年人每年还在以3%的速度增加,这在世界人口发展史上是少有的。老龄问题是带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解决得如何,对国家的稳定与发展至关重要。 李岚清说,老年人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为新中国的建立、建设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我们今天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成果蕴含着他们的智慧和劳动,凝结着他们的辛勤汗水。尊重老年人,关心他们的生活,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让广大老年人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现;在全社会形成敬老、养老、助老的社会风尚,同时让老年人了解时事政治,了解现代科学知识,以丰富、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安享晚年,影响、熏陶和教育好下一代,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李岚清指出,老年人是一个庞大而特殊的社会群体,他们空闲时间较多,这决定了他们既需要物质方面的照顾,更需要精神方面的关怀。我国社会正处在转型时期,各种社会思潮不可避免地反映到老年群体中来,我们同“法轮功”进行的严肃政治斗争就充分说明了这个问题。在老年人中,也要提倡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提倡活到老、学到老,不断提高思想政治觉悟,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时代一起前进。 李岚清强调,要从以下几方面做好老龄工作: 第一,加强对老龄工作的领导,把老龄事业纳入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要按照江泽民总书记“加强老龄工作,发展老龄事业”的要求,认真重视、切实做好老龄工作。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提高认识,统一思想,明确责任,把老龄工作列入议事日程。要把老龄事业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逐步增加对老龄事业的投入,制定相应的扶持政策,鼓励、引导和扶持社会力量兴办各种老年福利事业。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各成员单位要按照各自职责,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要根据国务院关于成立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的通知精神,结合本地实际,尽快理顺和健全老龄工作机制。 第二,加强学习,加大老龄工作的宣传力度。要了解人口老龄化的成因及其发展过程,掌握老年经济学、人口学、社会学、医学、文化、体育、法律和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要在全社会开展尊老、养老、助老的传统道德教育,在对青少年进行政治思想教育时,要把它列入教育计划中,使中华民族敬老、养老的传统美德代代相传。各级宣传部门要加强对老龄问题的宣传,广泛宣传社会上尊老、养老、助老的先进事例,谴责歧视、虐待,甚至伤害老年人的不良现象,进一步增强全社会的老龄意识、养老意识和依法保护老年人合法权益的意识。今年是联合国确定的国际老年人年,各地、各部门要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开展国际老年人年活动的通知,做好庆祝国际老年人年的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全面推动我国老龄工作。 第三,扎扎实实做好为老年人服务的各项工作。各涉老部门和单位要认真做好关系到老年人切身利益的各项服务工作。各级党的组织要加强对老干部工作的领导,要认真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和思想建设,组织好老年人的组织生活和政治学习,做好老年人的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各级劳动保障、民政、财政等部门要采取措施进一步健全和完善社会养老保障体系,确保企业离退休人员养老金、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金的及时足额发放。要大力发展老年福利事业,兴建老年福利设施,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各级文化、体育、广电等部门和工会组织要进一步加强老年文体工作,多为老年人开辟活动场所,因地制宜地开展生动活泼、形式多样、健康有益的文体活动和老年人健身活动,丰富老年人的精神生活。要大力发展老年教育,动员社会力量兴办各类老年大学和老年学校,使老年人“老有所乐”、“老有所学”。各级卫生部门要大力开展多种形式的老年保健服务,完善老年医疗保健服务网络,逐步建立起以老年病预防、治疗、保健、康复为主的医疗护理康复机构和社区卫生服务机构。大力开展“家庭病床”、家庭护理等服务,为老年人提供方便、及时的医疗保健服务。要采取措施保障离休人员的医疗待遇和退休人员的基本医疗需求,使老年人“老有所医”。此外,要大力发展社区养老服务,加快社区老年照料服务体系建设的步伐。在农村地区,要进一步完善家庭养老功能,扩大农村敬老院服务范围。 第四,要加强老龄工作的法制建设,认真贯彻执行《老年人权益保障法》,依法维护老年人的权益。各级司法部门和宣传部门要积极开展老年人法制教育和普法工作。不断增强老年人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人们维护老年人权益的法律观念,同时要坚决依法取缔以健身为名伤害老年人身心健康、诈骗和侵害老年人权益,宣扬迷信邪说等非法活动。 李岚清最后要求从事老龄工作的同志和有关部门要进一步发扬我党实事求是和走群众路线的优良传统,深入实际,搞好老龄问题的调查研究,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老龄事业发展道路,努力开创老龄工作和老龄事业发展的新局面。
|
2002年10月22日 二〇〇二年全球工商领导人论坛开幕 |
2002年10月22日,以“21世纪企业新构思:变革、权力与责任的制衡”为主题,中国企业联合会与美国《商业周刊》在京共同举办全球性论坛———2002年全球工商领导人论坛。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吴邦国出席开幕式并致辞,代表中国政府对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 吴邦国在致辞中说,变革是当今世界一个永恒的主题。我们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企业面对的市场条件、体制环境、竞争格局、经济形势和科学技术等,都在以超乎人们想象的速度演进变化。认真分析、仔细品味这些变化,从中捕捉机遇,利用机遇,与时俱进,对企业在激烈竞争中取胜至关重要。他说,经济全球化趋势正在这种深刻的变革中不断发展。经济和技术发展程度的不同,对每个国家、每个企业表现出不同的比较优势。经济全球化的过程就是依照这种比较优势进行分工调整的过程。大型企业和企业集团,只有置身全球范围挖掘比较优势,才能把握发展形势,找准发展途径,在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他指出,中国的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要适应日趋激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的严峻形势,就必须融入经济全球化的大潮,面对挑战,不断增强企业的产品开发能力、发明专有技术能力和管理创新能力等核心竞争力。 在谈到中国经济形势时,吴邦国说,近几年来,世界经济不确定因素增加,面对这些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实施扩大内需的方针,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克服亚洲金融危机和世界经济低迷的不利影响,保持了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1997年到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8%。今年前三季度,比去年同期增长7.9%,总体经济形势好于预期。 吴邦国说,如同中国整体经济形势一样,中国工业和企业的发展形势总体良好,前景喜人。这几年,国有企业改革脱困和发展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重大成就。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目标的国有企业改革继续深化,战略性改组取得进展,初步形成了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核心能力强的大公司和企业集团。企业技术装备水平跃上台阶,企业管理进一步改善,企业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不断增强。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2000年较1997年国有企业利润三年翻了两番,达历史最好水平。2001年在世界500强企业利润下降50%的情况下,仍维持在2000年的历史最高水平。今年头9个月,国有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比去年同期增长10.8%,效益总体逐月好转,实现利润今年可望达到或超过去年水平,发展势头良好。 吴邦国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将近一年,中国政府和企业在遵循世贸组织规则、履行世贸组织成员责任和义务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为中外企业参与平等竞争创造了必要的市场环境和法律环境。他指出,实践充分说明,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不仅给中国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也为外商进入中国市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加入世贸组织对于中国和世界来说,都是有利的,实现了双赢。 吴邦国说,我们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的胜利召开。这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十六大将对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行全面的动员和部署。这无疑会对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中国经济正处于高速成长阶段,本世纪头一二十年,又迎来了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相信,一个更加开放、更加繁荣、更加进步的中国,必将对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企业联合会会长陈锦华在会上作了《企业家应当在变革与发展中担负起社会责任》的演讲,受到与会代表的欢迎。他指出,以人为本,负起社会责任,是21世纪的企业和企业家必须具备的时代品格。增强社会责任,是企业的诚信行为,是现代企业持续发展和成功的核心战略。现在是企业以更加清晰的理念、更为坚决的行动,积极主动担负更多社会责任的时候了。 400余名来自国外跨国公司和中国企业的高层领导代表,围绕21世纪世界经济和企业发展、企业的社会责任等热点问题展开深入讨论。菲律宾总统阿罗约通过卫星电视作了主题演讲;国家经贸委主任李荣融、英国前首相梅杰、菲律宾前总统拉莫斯、澳大利亚前总理霍克、美国《商业周刊》总裁威廉·库珀等参加了开幕式。
|
1978年10月22日 邓小平前往日本访问 |
1978年10月22日,国务院副总理邓小平,应日本政府邀请,前往日本进行正式友好访问并出席互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的仪式。这是我国国家领导人第一次访问日本。在为期8天的访问期间,邓副总理会见了日本天皇陛下,同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举行了会谈,还会见了长期为中日友好做出努力的日本各界朋友。 10月23日,在日本首相福田赳夫举行的欢迎宴会上,邓副总理说:“毛泽东主席和周恩来总理生前对中日友好事业曾经给予极大的关怀。1972年9月,田中角荣前首相和大平正芳前外相访华,中日两国政府领导人签署联合声明,实现了邦交正常化,揭开了两国关系史上的新篇章。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在各个方面都获得了显著的发展。”“特别是1978年8月12日,中日双方在中日联合声明的基础上,缔结了和平友好条约,从而实现了两国人民长期以来的共同愿望,这是非常值得庆贺的。” 邓副总理说,中国人民正在为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强国而奋斗。“我们需要一个长期的和平国际环境,我们愿意同各国人民发展友好合作关系。中日两国尽管社会制度不同,但是两国应该而且完全可以和平友好相处。” 10月23日,日本天皇裕仁和皇后良子在皇宫接见邓小平副总理和夫人卓琳,同他们进行了友好的谈话。在会见中,天皇陛下说,日中两国有着漫长的友好历史,虽然一时有过不幸的事情,但已经成为过去。他希望今后加深两国的亲善,长期维持和平。 邓副总理说,我们也认为这项条约具有深远的意义。过去的事情已经过去,今后我们要以向前看的态度建立两国和平的关系。这项条约是迄今为止两国关系的政治总结,也是进一步发展两国关系的新起点。这项条约,不仅对我们两国子子孙孙友好下去有着重要意义,而且对亚洲及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对世界和平也有重要意义。 10月29日,邓副总理在离开前,在大阪皇家饭店对日本记者发表谈话说:“这次,由于日本国政府和各界朋友的热情接待和精心安排,我们圆满地完成了各项友好访问活动,中日双方互换了条约批准书,庄严宣告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生效,我们共同完成了一件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任务。” 邓副总理说:“天皇陛下对我们的访问如此重视和关心,并给了隆重的接待,我们谨致感谢之意。通过同福田首相的会谈,和各界朋友的会晤,以及参观访问活动,加深了我们相互之间的了解和友谊。”邓副总理说:“这次访问,使我们亲身感受到广大日本国民对中国人民的深厚情谊。我们也高兴地看到伟大的日本人民在经济建设和科学技术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我们深信,在中日和平友好条约的基础上,双方之间的友好合作关系必将取得更广阔的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