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年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煮酒论史
   
11月19日 历史上的大事记 今天 | 11月19日历史上大事| 11月19日历史上诞生的人| 11月19日历史上逝世的人| 昨天| 明天|
1931年11月19日 诗人徐志摩空难丧生
1931年11月18日,徐志摩乘火车由上海抵南京;19日上午8时,乘中国航空公司“济南”号飞机由南京飞往北平。飞机师王贯一、副机师梁壁堂都是南苑航空学校毕业生,年龄均为36岁。飞机上除运载了40余磅邮件外,乘客仅徐志摩一人,也是36岁。开始天气甚佳,不料在党家庄一带忽遇漫天大雾,飞机师为寻觅航线,降低飞行高度,不慎误触开山山顶,机油四溢,机身訇然起火,坠落于山脚,待村人赶来时,两位飞机师皆已烧成焦炭。徐志摩座位靠后,仅衣服着火,皮肤有一部分的伤,但他额头撞开一个大洞,成为致命创伤:又因身体前倾,门牙亦己脱荆。当晚,细雨霏霏,似乎是在哀悼天才诗人的早逝。
21日下午,徐志摩的灵柩暂厝于济南福缘庵,后由友人沈从文、梁思成,亲戚张嘉铸,儿子徐如孙等主持,将遗体运往上海,由万国殡仪馆重殓,在静安寺设奠,最后安葬在诗人的故乡浙江海宁硖石镇东山万石窝,墓碑系书法家张宗祥所题。
徐志摩遇难的噩耗传出后,在文艺界引起很大震动,就连一度跟他笔墨相讥的鲁迅也从11月21日的《时报》上剪下了关于这次空难事件的报道。胡适在徐志摩遇难次日的日记中感慨地写道:“朋友之中,如志摩天才之高,性情之厚。真无第二人!”周作人说:“中国新诗已有十五六年的历史,可是大家都不大努力,更缺少楔而不舍地继续努力的人,在这中间志摩要算是唯一的忠实同志。”梁实秋则认为:“志摩的天才在他的散文里表现最清楚最活动。”沈从文号召:纪念志摩的唯一方法,应当是扩大我们个人的人格,对世界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
蔡元培先生的挽联最为精妙:“谈话是诗,举动是诗,毕生行径都是诗,诗的意味渗透了,随遇自有乐土;乘船可死,驱车可死,斗室坐卧也可死,死于飞机偶然者,不必视为畏途。”
徐志摩(1897—1931),中国诗人、散文家。留学美国时改字志摩,小字又申。笔名有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1916年入北京大学法科。1918年赴美国学习银行学。
1921年,入伦敦剑桥大学当特别生,开始新诗创作。1922年回国,在报刊上发表诗文。1923年参与成立新月社,同时也加入了文学研究会。1924年,与胡适、陈西滢等创办《现代评论》周刊,并任北京大学教授。1925年3—7月,历游苏、德、意、法诸国,同年出版第一本诗集《志摩的诗》。1925年10月—1926年10月,主编《晨报副刊》。这一年,写了诗集《翡冷翠的一夜》和散文集《巴黎的鳞爪》、《自剖》、《落叶》中的大部分作品,是他创作最多的一年。这以前的诗作,大多是对于黑暗封建势力的不满,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但也流露出享乐主义的生活哲学和庸俗的生活情趣。
1927年春,与胡适、邵洵美等筹办新月书店。秋后,任上海光华大学、东吴大学教授。稍后,又任上海大夏大学、南京中央大学教授,并兼任中华书局编辑。1928年3月,《新月》月刊创刊,一度担任该刊主编。同年9—11月,历游英国、美国、日本和印度。1930年到北京大学与北京女子大学任教。1931年,与陈梦家、方玮德创办《诗刊》季刊。这一时期的诗作,抹去了以前的火气,调子低沉,多是颓唐失望的叹息。
他的诗集除《志摩的诗》外,还有《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及身后陈梦家为之编辑的《云游》。小说集有《轮盘》、戏剧《卞昆冈》(与陆小曼合作)、日记《爱眉小札》。译著有《死城》、《曼殊斐尔小说集》等。1991年出版《徐志摩全集》。诗作大都为抒情诗,善于用细腻的笔触表现丰富复杂的情感。语言自然、纯熟,既是地道的口语,又经过艺术的提炼,独具清莹流丽的情致。创作的散文较少形式的束缚,更易表现奔放不羁的情感。

1935年11月19日 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
中央红军进入陕北苏区后,蒋介石急忙调动5个师的兵力。采取南进北堵逐步向北压缩方针,以图消灭红军,向陕甘根据地发动进攻。1935年11月19日,西路敌人进至直罗镇以北地区。中共中央决定集中红军主力,选择直罗镇为战场 ,以打破国民党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11月20日,国民党西路军,被红军诱至直罗镇,当夜将其包围。21日拂晓,红军主力向被围国民党东北军第一○九师发起进攻,战至下午2时,歼其大部。随后,以少数兵力继续围歼残敌,主力转为打援。11月23日,红军主力又歼灭援敌东北军第一○六师1个团。11月24日,直罗镇战役胜利结束,歼战1个师又1个团,共8300余人,其中俘敌5300余人,缴枪3000余支。这次战役,粉碎了敌人对陕甘革命根据地的“围剿”,为中共中央把全国革命大本营放在西北,举行了一个奠基礼。

1946年11月19日 中共代表团返回延安
1946年11月19日,周恩来率参加政协的中共代表团成员乘飞机离开南京,返回延安。
  11月15日,国民党单方面在南京召开所谓国民大会,制定宪法,撕毁政协协议。为抗议国民党这些行动,中国共产党代表团决定返回延安。16日,周恩来在行前举行告别性记者招待会,发表《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周恩来表示:中国共产党愿同中国人民及一切真正为和平民主而努力的党派,为真和平真民主奋斗到底。我们肯定要回来的,有两种可能,一种请回来,国民党被打得一败涂地,必定要再次请求谈判;再一种就是我们打回来,后一种可能性要大得多。

1984年11月19日 墨西哥城石油气大爆炸 324人死亡
1984年11月19日在墨西哥城发生的石油气大爆炸事件中,共有324人被确认死亡。事件发生的原因正在调查中。
这次大爆炸发生在墨西哥城郊外的圣胡安德伊斯华德佩克工业区。有消息说,这次灾难的确切死亡人数可能永远调查不出来,因为爆炸发生在当地时间早上5时40分,许多人还在熟睡,那些简陋住宅中的居民可能全家死亡。据估计,死亡人数可能有五六百人。约3千人受伤,120万人撤离危险地区,仍有35万人流离失所。
此间舆论界提出了在人口稠密的地区建设那么多工厂、存放那么多易燃物是否妥当的问题。据报道,在墨西哥城所在的墨西哥谷地共有75家石油和石油气仓库。有6家公司在对胡安德伊斯华特佩克设有煤气厂。设在那里的墨西哥石油公司煤气厂共有8万桶液化石油气。另外几家公司还存有三万多桶。据说,在这次事件中,第一次爆炸引起了12至20次连锁爆炸。
这次煤气大爆炸是19日凌晨在墨西哥城近郊圣胡安德伊期华特佩克工业区突然发生的。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各地。人们从各国通讯社连篇累牍报道这一事件的发生和经过的电讯中,得到不少有益的启示。
正象墨西哥官方和舆论界所指出的,象墨西哥城那样的现代化的城市,尤其作为首都,居住人口不应过于稠密。本来,墨西哥城以其古朴美丽和发展迅速而成为举世瞩目的超级大城市。后来加上推行工业化计划之后促进了经济繁荣,集中了全国人口的 22%以上,达到1700多万。联合国估计,明年将会超过1800万,因而将成为人口大大超越东京、圣保罗和纽约的世界第一大都市,它的人口膨胀一方面是由于3.1%的年自然增长率,另一方面由于农村人口盲流入城,每天达1000人。照这样下去,到本世纪末将会超过2600万。人口臃肿造成就业困难,交通拥挤,供应紧张和环境污染等弊端,一旦发生类似上述的天灾人祸,就会因回旋余地太小而造成惨重损失。这次爆炸事件发生之后,有关当局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才疏散了120万人。
人们还注意到,在人口稠密的大城市不宜集中配置过多的工业设施,特别禁忌设立具有爆炸性和危害性的厂矿企业。墨西哥城拥有13万家工厂,占全国的50%以上。它所在的墨西哥谷地一带共有75家石油和石油气仓库,出事地点附近还设有六、七家煤气厂,共储存了10多万桶液化石油气。当一辆运送煤气的汽车在这里发生爆炸之时,一下便引爆了二十来处储油库和储气库,发生了剧烈的连锁爆炸,顿时高达200多米的火焰冲天而起,浓烟蔽日,使当地70万居民措手不及,酿成惨祸。以致墨西哥石油公司不得不下令关闭阀门,切断从全国各地向首都运送石油和煤气的所有管道,才控制了灾情的扩展。

1990年11月19日 抗日名将孙立人将军在台湾去世
1990年11月19日,孙立人将军病逝于台中寓所,享年九十岁。
孙立人(1900-1990),抗日名将,字仲伦,安徽庐江人。早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美国西点军校。抗战时期,参加“一·二八”淞沪之战和“八·一三”淞沪战役;一九四三年率军远征缅甸打击日寇。孙立人在对日作战中立下不少战功,美国顾问史迪威将军认为他是最出色的国民党将领。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
孙立人,率领三十八师(新一军)在印度兰加接受全副美式装备以及训练,战斗力极强,后入缅甸与日军作战,新一军在历时两年的第二次缅战中,共击毙日军3个联队长以下3万3千余人,伤日军7万5千余人,俘虏大尉以下323人。缴获大炮186座,战车67台,汽车552台,攻取公路646英里。新一军伤亡1万7千人。没有任何其他一个中国军级战斗编制的战绩能和新一军相比。 
1937年10月,孙立人率部参加凇沪抗战。在蕴藻浜一线的阻击战中身先士卒,负伤十三处。次年伤愈后又率部参加了保卫武汉的战斗,两次立下战功,从此便在军界崭露头角。国民政府迁都重庆后,财政部成重组税警总团,孙立人晋级少将总团长,率部迁移到贵州都匀练兵。经过两年严格的训练,这支非正规部队成为国民党最精锐部队之一。1941年12月,税警总团改编为新三十八师,隶属于第六十六军,孙立人任少将师长。 
1942年2月,中国组成远征军,下辖第五军、第六军和第六十六军。4月,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于抵达缅甸,参加曼德勒会战。4月17日,西线英军步兵第一师及装甲第七旅被日军包围于仁安羌,粮尽弹缺,水源断绝,陷于绝境。孙立人奉史迪威之命亲率113团星夜驰援,18日凌晨向日军发起猛烈攻击,至午即攻克日军阵地,歼敌一个大队,解除了七千英军之围,并救出被日军俘虏的英军官兵、传教士和新闻记者五百余人。仁安羌之战是中国远征军入缅后第一个胜仗,孙立人以不满一千的兵力,击退数倍于己的敌人,救出近十倍于己的友军,轰动全球。之后,蒋介石给他颁发了四等云麾勋章。罗斯福授予他“丰功”勋章。英王乔治六世则授予他“帝国司令”勋章,孙立人是第一个获得这种勋章的外籍将领。 
仁安羌战后,新三十八师掩护英军撤退。4月下旬,英军撤过曼德勒后继续向西逃往印度。中国远征军副司令官杜聿明拒绝了战区参谋长史迪威要他撤往印度的命令,决定率军向北撤回云南。孙立人奉命率新三十八师为第五军殿后。5月9日,杜聿明见滇缅公路上的密支那已被日军占领,急令各部向西北穿越野人山回云南,并要新三十八师继续殿后。孙立人当即表示反对,认为绕过密支拿经野人山路途较远,且道路艰难,渺无人烟,给养样困难。而目前远征军尚有四个师,不如集中兵力,趁敌立足未稳,夺回密支拿,沿滇缅公路回国。杜聿明不听。孙立人便拒绝服从杜的命令,而按照史迪威和司令官罗卓英的命令,率新三十八师向西撤往印度。撤退途中,他亲自端起冲锋枪率领士兵冲锋陷阵,打垮日军多次阻击。部队装备不但没有损失,还收容了数以千计的难民和英印散兵。 
5月底,孙立人率新三十八师到达印度边境。不料英驻印边防军竟要中国军队解除武装,以难民身份进入印度。孙立人见英国佬忘恩负义,翻脸不认人,顿时怒火填膺,下令部队准备战斗。刚巧,被新三十八师在仁安羌解救过的英军第一师师长正在该地医院治病,闻知情况后,警告当地英军将领说:“这支中国军是能打仗的,不信你去看看再说吧!”英军将领将信将疑来到新三十八师营地,孙立人拉出一支仪仗队,在营门口迎接。200名精壮士兵,往营门口一站,就是一堵墙。士兵们军装是破了点,但枪支雪亮,个头是矮了点,但精神饱满。仪仗队前头,摆着2门小钢炮,4挺重机枪。英军将领大为惊异,他见过从缅甸败退回来的英军,为保老命,不用说枪炮,连衣服裤子都扔掉了,只穿件裤衩跑了回来。而中国士兵硬把钢炮和重机枪都扛了过来,真是不可思议。英军将领问中国机枪手是如何把重机强扛过来的?中国兵立正大声回答:“武器是我们的生命。人在武器在。”英国佬听后,明白了个中道理:武器是中国士兵的生命,你要缴他的枪,能答应吗?孙立人接着领英国人参观营房,并安排了军事表演。英军将领看完后肃然起敬,态度为之一变。第二天,新三十八师军容整齐地开进印度。英军仪仗队列队奏乐,鸣炮十响以表欢迎。 1942年8月,先后到达印度的中国远征军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进驻印度兰姆珈训练基地,番号改为中国驻印军。开始装备美械和训练。10月,中国驻印部队改编成新一军,郑洞国任军长,下辖孙立人新三十八师和廖耀湘新二十二师。1943年10月月,中国驻印军开始向缅北大举反攻。 
第二次缅甸战役开始,孙立人指挥新三十八师如下山猛虎般扑向胡康河谷。10月29日占领新平洋,12月29日攻占于邦。当日军俘虏被带到孙立人的面前时,孙立人厌恶地皱皱眉头,不加思索地命令参谋:“这些狗杂种!你去审一下,凡是到过中国的,一律就地枪毙,今后都这样办。”命令被迅速执行。日军第十八师团曾在中国战场上犯下累累罪行,这些俘虏手上沾满中国人的鲜血,当然在劫难逃。 
占领于邦后,孙立人攻势不减,于1944年2月1日攻克太白加,3月4日与廖耀湘新二十二师两路夹击攻克孟关。3月9日,孙师113团与美军突击队联手攻占瓦鲁班。号称“丛林作战之王”的日军第十八师团死伤过半,狼狈逃出胡康河谷。据日军战史记载:“在九州编成,转战中国,素有把握的第十八师团,与中国军战斗最自信,岂料胡康河谷的中国军队,无论是编制、装备,还是战术、技术,都完全改变了面貌,……使我军损失惨重……全军不禁为之愕然。” 
驻印军攻占胡康河谷后,3月14日乘胜向孟拱河谷进攻。新三十八师113团从左翼翻山越岭迂回到坚布山后方,和新二十二师两面夹击,29日攻占坚布山天险,扣开了孟拱河谷的大门。4月24日,按史迪威的计划,新三十八师和新二十二师分别向孟拱和加迈攻击前进。5月下旬,孙立人从缴获的日军信件中获知:由于日军第十八师团主力在索卡道被新二十二师包围,加迈城内兵力极为空虚,师团长田中新一坐守空城,惊恐万状。孙立人见机而行,不拘泥于原定计划,以112团秘密渡过南高江,向加迈南面的西通迂回,切断加迈日军的后路;以113团向西进取加迈;以114团向南对孟拱实施大纵深穿插。6月16日,113团与新二十二师会师加迈,日第十八师团团长田中新一率1500余残兵仓皇南逃。6月25日,孙师114团攻克孟拱。8月3日,中美联军克复密支那。至此,反攻缅北的第一期战斗结束。中国驻印军给日军王牌第十八师团等部以毁灭性打击,歼灭日军2万多人,一雪两年前兵败缅甸的耻辱。史迪威称此战为“中国历史上对第一流敌人的第一次持久进攻战”。 
中国驻印军攻克密支那后,部队进行休整扩编,由新一军扩编成两个军,即新一军和新六军。孙立人任新一军中将军长,下辖新三十八师和新三十师(后廖耀湘新六军回国增援国内抗战,其五十师编入新一军)。 
1944年10月,反攻缅北的第二期战斗开始。中国驻印军由密支那、孟拱分两路继续向南进攻。孙立人率新一军为东路,沿密支那至八莫的公路向南进攻,连续攻取八莫、南坎。1945年1月27日,新一军与滇西中国远征军联合攻克中国境内的芒友,打通了滇缅公路。随后,孙立人指挥新一军各师团继续猛进,3月8日攻占腊戍,3月23占领南图,24日占领细胞,27日攻克猛岩,胜利结束第二次缅甸战役。 
孙立人和他的新三十八师、新一军,在远征缅甸,协同盟军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斗中,东征西讨,迭克强敌屡建战功,其运用的战术、显示的战力为国内外各方充分肯定和高度赞扬。当时的国际舆论界赞誉孙立人为“东方的隆美尔”。 
1945年7月,孙立人率新一军返抵广西南宁,准备反攻广州。同月,应欧洲盟军最高司令艾森豪威尔之邀,孙立人赴欧考察欧洲战场。8月15日,侵华日军投降。9月7日,孙立人率军进入进入广州,接受日军第二十三军投降。嗣后,新一军进行了休整和扩充,成为国军五大主力之一,号称“天下第一军”。10月,美国请中国派出一支由5万人组成的军队,协助盟国占领日本,并特别希望派遣孙立人的新一军去。然而,此时蒋介石正准备把新一军派往东北打内战,不愿分军占领日本。 
1946年1月,孙立人赴美参加联合国参谋长会议。3月下旬,新一军乘美舰在秦皇岛登陆。4月初,新一军、71军在梁华盛指挥下,向四平进攻。4月8日,“天下第一军”首遭重创,其新三十八师在昌图以北兴隆泉地区遭到林彪亲率的东北民主联军的伏击,被歼灭1200多人。4月17日,在郑洞国指挥下,新一军攻占四平以东、以南地区。18日,新一军向四平城区进攻,激战9天,久攻不下,26日被迫转攻为守。5月15日,蒋介石将正在美开会的孙立人电召回国,同时增调10个师的兵力围攻四平。18日夜,孙立人赶到前线重新指挥新一军。林彪见形势于己不利,于当夜率部悄悄撤出了四平。19日清晨,孙立人亲自驾驶一辆坦克,率先冲入市区,不料占领的却是一座空城。 
1946年8月,孙立人被任命为东北绥靖副司令兼新一军军长及长春警备司令,率部扼守长春以北、松花江以南各要点。1947年1月,林彪率领12个师越过松花江,发动“一下江南”攻势。在其塔木战斗中,孙立人被林彪围点打援一口气吃掉2个团,气得他大骂杜聿明指挥无方,将他的兵力到处分散,致使林彪得以各个击破。2月,在林彪“二下江南”攻势中,孙立人又丢了1个整团。 
孙立人和他的新一军自出关后,再没有什么光辉的传奇了。东北民主联军编了一段顺口溜:“吃菜爱吃白菜心,打仗要打新一军”。“新一军自称鹰,实际是狗熊,行动像乌龟,打仗像爬虫。”新一军官兵颇不服气,113团2营营长孙蔚民被俘后扬言:“我们军座孙立人将军说过,新一军只打胜仗,不打败仗,你们的总司令林彪将军太不仗义,偷偷摸摸地打,要不我们摆开阵势,重新打一打试试。” 
蒋介石对孙立人在东北毫无建树大为不满。1947年4月,蒋介石将他升为东北保安司令部副司令长官虚职,其新一军军长之职由黄埔出身的第50师师长潘裕昆接任。同年8月,蒋介石又将孙立人调离东北,任为陆军副总司令兼陆军训练部司令。11月,孙立人将陆军训练部迁到台湾,并从新一军调去几百名他在税警总团和在缅甸作战时期的亲信,一同前往台湾训练新兵。1948年10月,孙立人苦心经营数年并赖以起家的新一军随廖耀湘兵团在辽西会战中被林彪的东北野战军歼灭。 
1949年8月,孙立人任国民党东南军政长官公署副司令长官兼台湾防卫司令。1950年3月,任台湾国民党政府陆军总司令兼保安司令。1951年5月,晋为二级陆军上将。因与蒋经国不和,1954年6月被蒋介石免去陆军总司令职务,任为“总统府”参军长。1955年6月,台湾国民党当局以孙立人与其部属少校郭廷亮预谋发动兵变为由,对孙实施看管侦训。1955年10月31日,孙立人被免去“总统府”参军长职务,软禁于台中,直至1988年3月恢复自由。

1991年11月19日 美籍华裔物理学家吴健雄获普平奖章
吴健雄1912年出生在江苏省太仓县,1940年获伯克利加州大学博士学位。1956年,她通过实验验证了电子的弱相互作用和其镜象并不总是相互对称的论点。这项实验震惊了世界物理界。现在,吴健雄博士是哥伦比亚大学物理系荣誉教授,由于在学术研究方面作出杰出贡献,她已经荣获世界16所大学授予的荣誉博士学位。
  为了表彰吴健雄教授在物理学领域的杰出贡献,1991年11月19日,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授予她代表理工界很高荣誉的普平奖章。中国驻美国总领事馆总领事隆重设宴,庆贺当代伟大的华裔女物理学家吴健雄荣获普平奖章。酒会上,爆出一件保守了50多年的内幕消息:吴健雄在美国留学时博士论文的研究成果,使美国首先试制成功了第一颗原子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科学家发现,原子核分裂时会产生强大的能量,如果加以利用就能制造出一种比普通炸弹 的威力厉害几十万倍的原子弹。罗斯福总统下令拨款20亿美元,设立代号为“曼哈顿计划”的原子弹研究机构。
  1939年,美国两位物理学家经过研究认为,“铀核子可能分裂成两半,同时放出大量的能量”。这一信息很快传到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引出了许多需要解答的问题。那时,吴健雄正好在该校与塞格瑞教授合作做实验和研究工作。塞格瑞教授建议审查在铀核子分裂时,是否会有“稀有气体”产生。但这时, 塞格瑞教授要去纽约探望老朋友费米教授。吴健雄便单独进行探测“铀核子分裂是否产生稀有气体”的研究,找出好几种“稀有气体”引出的放射性系列。她把研究成果写入了自己的博士论文。塞格瑞教授返回加州后,看到吴健雄的实验结果兴奋极了,立刻让她把这些实验结果写成一篇短讯,送到美国物理通讯发表,而详细的实验报告则根据美国有关守密协议,不予公布。
  在这期间,担任“曼哈顿计划”指挥官的费米教授在华盛顿省汉佛城建立了原子炉。原子炉的连续反应在开始几个小时后,莫明其妙地停止了。费米教授猜想,可能是在原子分裂时,产生出一种物质把大多数的中子吸收了,因此,停止了连锁反应。塞格瑞教授对费米说 :“你去问吴健雄女士吧!”。费米找到吴健雄,取得了守密的博士论文。原来,原子炉停顿的原因,正是吴健雄的博士论文中研究原子核分裂时所找出的“稀有气体”之一,毒杀了连锁反应。知道了原子炉停顿的原因,很容易地就找出了“解毒剂”,使原子炉又开始正常运转。结果,第一颗原子弹终于在美国首先试制成功。

1995年11月19日 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被炸 死17人 伤49人
1995年11月19日,埃及驻巴基斯坦使馆上午当地时间10点40分左右发生炸弹爆炸,当场炸死17人,炸伤49人。死者中包括5名埃及人、一名阿富汗人,其余是巴基斯坦人,另外还有两具尸体因尸身不全已无法辨认。
爆炸发生时,几十公里外的人们都听到了巨大的爆炸声,爆炸所产生的强烈冲击波把距出事地点一公里以外的巴基斯坦国民议会大厦的玻璃都震碎了。
爆炸后的埃及使馆一片狼藉,使馆的主建筑物呈现出废墟的景象,使馆大门口靠近里侧的地方被炸弹炸了一个直径约 5米的大坑,一些炸碎的汽车残骸仍留在里面。在距这个大坑约20米左右的地方是使馆的停车场,停放在里面的6辆汽车被完全炸毁。埃及使馆周围的一些建筑物也都不同程度地遭到了毁坏,紧挨着埃及使馆的英国GRINDLY银行的职员有6人受了重伤,附近的日本使馆以及巴基斯坦国家图书馆等也有人被震碎的玻璃划伤。
爆炸发生后,接到消息的巴基斯坦内政部长巴巴尔迅即赶到了现场,组织人们抢救并保护和勘察现场。此案仍在调查中,现在还不能下结论,另据当时在现场的一些消息灵通人士说,一个埃及极端组织已经对新闻界声称对此事负责。
除了被炸坏的建筑物和毁坏的汽车外,还有许多被炸死人的破碎肢体,甚至还有一只完整的脚。
据现场警察介绍,在爆炸案发生前,曾有过路人看到一辆汽车驶入埃及使馆,在此后不久就听到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声,就在第一次爆炸的余波还未消失的时候,第二次爆炸声再次响起。据事后调查的结果表明,第一颗炸弹是在使馆的大门口爆炸的,这很可能是一颗汽车炸弹;第二颗炸弹是在使馆办公大楼的一楼大厅爆炸的,当时在使馆里面大约有17个人。埃及大使的宫邸也在埃及使馆院内,距被炸的办公大楼也就是10米之遥,除了玻璃震碎以外没有大大的损伤。埃及大使诺曼·贾拉尔博士当时正在办公大楼里办公,庆幸的是他的办公室在大楼的后侧,使他躲过了这致命的一击。
12点45分左右,巴陆军第十军军长阿里·古利·汗上将率领着几卡车的士兵从居住在拉瓦尔品第的巴陆军总部急匆匆地赶到了现场并迅速封锁通向埃及使馆的各个通道。
12点55分左右,也就是事发后大约两个小时,巴勒斯坦外交部长阿里和外交秘书谢赫也来到了现场。他们详细地询问了事情发生的经过,并对此惨剧表示悲痛。
在巴基斯坦的联邦政府公立医院和巴基斯坦医学科学院,已经确认的13名死者被停放在太平间里。另外的几十名受伤者也正在医护人员的积极救护下接受着各种治疗。医院门外的墙上张贴着死者和受伤者的名单以及需要献血的血型。各种各样的人员穿梭一样的来来往往,所有的人都被这场毫无思想准备的爆炸惨案震呆了。

1995年11月19日 伊朗宣布允许妇女离婚
1995年11月19日,伊朗总检察长莫格塔达伊宣布,伊朗法庭将批准遭受虐待的伊朗妇女提出的离婚要求。
莫格塔达伊说,妇女如果被证实受到“无法忍受的虐待”,不管她们的丈夫是否同意,伊朗法庭将批准她们的离婚要求。伊朗总检察院的一位官员说,所说的“虐待”是指使婚姻无法继续的任何行为。
在伊朗,由于传统观念和财产方面的原因,过去一般只有男人主动提出离婚。

1997年11月19日 杀害台湾艺人白晓燕的主犯陈进兴弃械投降
1997年11月19日晚7时45分,轰动海内外的白晓燕绑架案告破。最后一名主犯陈进兴在绑架南非外交官一家五口,经过与警方24小时的谈判后,向台北警方缴械投降。自此,历时7个月的白晓燕绑架命案,以三名主犯中林春生、高天民被警方击毙,陈进兴被抓而落幕。
  1997年4月14日,台湾著名艺人白冰冰15岁的女儿白晓燕上学途中被歹徒绑架,凶残的歹徒剁下白晓燕小拇指,勒索赎金500万美元。警方在25日抓住了4名涉案嫌犯,但陈进兴、高天民、林春生3名主犯脱逃。4月28日,台北警方发现了白晓燕的尸体。由于白冰冰是岛内家喻户晓的著名艺人,此案引起台湾各界的广泛关注,白晓燕命案也成为岛内治安恶化的焦点,台湾“警政署长”被迫辞职。
  然而,在岛内各界呼吁改善治安,当局不断加大打击犯罪的同时,3名罪犯仍继续犯案,造成台湾社会治安的剧烈震荡。8月19日,林春生和高天民在台北市与警方发生枪战,林春生被击毙,一名警员殉职;10月22日,陈进兴和高天民为逃避警方追捕,整形后杀害台北一家整形外科诊所3人,再次震动岛内;11月17日,罪犯高天民在台北一色情场所遭警方围捕,高天民被警方击毙;为防止最后一名罪犯陈进兴作垂死挣扎,警方在各交通要道严密布防。
  11月18日,陈进兴持枪挟持了南非一名外交官一家五口,此事成为岛内外关注的焦点,海外媒体纷纷追踪报道。陈进兴也与警方展开马拉松谈判,陈进兴情绪紧张误扣扳机,击伤了这名外交官左腿和其大女儿的腰部,之后陈犯同意将两名伤者送出就医,并陆续释放人质。至19日晚7时45分,陈进兴向警方缴械投降。

2001年11月19日 布什签署航空安全法案
2001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国会16日通过的旨在加强机场和飞机安全的航空安全法案,使之成为正式法律。
  布什在此间里根国家机场举行的一个仪式上说,对航空公司来说,安全是首要问题。这项法律将使联邦政府直接负责机场安全,这在美国历史上是第一次。
  根据布什签署的航空安全法,美国将改变现行机场行李和旅客安检由私人保安公司负责的做法。机场安全将由运输部新成立的运输安全局负责,所有机场安检人员将成为联邦政府的雇员。这些机场安检人员必须是美国公民,并接受犯罪背景调查。但在3年过渡期之后,机场有权决定是继续使用联邦政府安检人员还是由与政府签订合同的私人保安公司负责机场安检。该法案还要求机场加强对行李的安全检查,在明年年底前安装爆炸物检测装置。运输部还可以授权飞行员在驾驶舱携带武器。
  这是美国政府在“9·11”事件发生后为加强航空安全采取的又一措施。此前采取的措施包括在飞机航班上增设安全人员,加固飞机驾驶舱舱门和派遣国民警卫队守卫机场等。
  “9·11”事件发生后,出于对航空安全的担心,美国乘坐飞机的旅客人数大为减少,给航空公司造成了巨大打击。美国政府希望航空安全法案的签署能够使民众恢复对航空安全的信心。

1985年11月19日 美苏两国首脑首次会谈结束
1985年11月19日,美国总统里根和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日内瓦郊外的“水中花宫”举行了一小时的私下会谈,然后又举行了有双方助手参加的双边会谈。
  里根和戈尔巴乔夫的私下会谈原来计划为15分钟。戈尔巴乔夫在会谈结束后对记者说:“我认为(里根)总统和我有进行良好会谈的良好基础。”但他表示,要预料会谈会取得什么结果“还为时过早”。
  里根对记者说:“我们讨论了我们将要讨论的问题。”他表示相信:“我们双方确实有同样的目标。”
  双方还要进行第二次会谈。
  11月21日,美苏首脑会谈在日内瓦举行结束仪式,美国国务卿舒尔茨和苏联外长谢瓦尔德纳泽在双方发表的联合声明上签了字。
  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在仪式上发表讲话说,这次会谈就国际关系的一系列问题进行了“深入、坦率和真诚”的讨论。但是他说,关于停止军备竞赛和加强和平的问题,这次会谈未能解决。
  美国总统里根则说,两国首脑就美苏关系进行的讨论是“有益的和深入的”。但他认为,一种“真正的接近”和一种“信任的气氛”,还要在未来的岁月中继续建立。
  联合声明说,双方讨论了涉及美苏关系的基本问题和目前的国际形势,但在一些关键问题上还存在着严重分歧。两国领导人同意“使各级水平的对话正常化并得到加强”。
  附:战后历次苏美首脑会晤情况
  1955年7月18日至23日,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和苏联领导人赫鲁晓夫在日内瓦举行了战后首次会晤,讨论了德国统一和核裁军问题。
  1959年9月15日至27日,赫鲁晓夫访问美国,又同艾森豪威尔在戴维营举行会谈,双方同意恢复关于柏林地位的谈判。
  1961年6月3日至4日,赫鲁晓夫和美国总统肯尼迪在维也纳会晤,讨论了关于停止核试验、裁军、德国问题以及老挝问题等。
  1967年6月23日至25日,苏联部长会议主席柯西金和美国总统约翰逊在美国新泽西州的葛拉斯堡罗举行会谈,讨论了越南战争、中东战争、“反弹道导弹系统”等问题。
  1972年5月22日至30日,美国总统尼克松正式访问苏联,同苏联领导人勃列日涅夫举行会谈,公开发表了九个文件,其中有《苏美联合公报》、《苏美相互关系原则》、苏美《关于限制反弹道导弹系统条约》、苏美《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某些措施的临时协定》、苏美《关于探索和利用外层空间合作协定》等。
  1973年6月16日至25日,勃列日涅夫访问美国,同尼克松进行会谈,签署了苏美《关于防止核战争协定》、《关于进一步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谈判的基本原则》、《苏美农业协定》、《关于接触、交流和合作的总协定》等13个文件。
  1974年6月27日至7月3日,尼克松再次访问苏联,同勃列日涅夫会谈,签署了《联合公报》、《苏美限制反导弹系统条约议定书》、《苏美限制地下试验核武器条约》等11个文件。
  1974年11月23日至24日,勃列日涅夫同美国总统福特在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会晤,发表了《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的联合声明》。
  1975年7月30日至8月2日在赫尔辛基举行欧安会首脑会议,勃列日涅夫和福特就限制战略武器问题等交换了意见。
  1979年6月15日至18日,勃列日涅夫和美国总统卡特在维也纳会晤,签署了《美苏关于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美苏限制进攻性战略武器条约的议定书》和《美苏关于限制战略武器谈判原则和指导方针的联合声明》等文件。

1991年11月19日 美国提出“星球大战”新计划
1991年11月19日,美国国会参、众两院最近经过协商,初步批准一项“星球大战”新计划,其主要内容是以250亿美元的资金,在90年代部署陆基反导弹体系,以保护美国免遭可能的导弹袭击。此间报界指出,一旦此项计划被批准,美国的战略防御计划(俗称“星球大战”计划)将从研究阶段进入实际部署阶段。
这项新计划与8年前里根总统提出的“星球大战”计划构想有所不同,其规模要小得多。1983年,里根在他的战略防御倡议中曾提出,要在空间和地面建立大规模的、以定向能武器为主的新型反导弹防御系统,以拦截并摧毁来袭导弹弹头。按照设想,这个系统将对敌方导弹飞行的各阶段实行多层拦截,以求达到“天衣无缝”的程度。为此,五角大楼成立了战略防御局,每年以巨额拨款从事研究发展工作。但这个计划耗资惊人,技术难题多,屡遭国内军政界人士的批评。布什政府上台后,曾对战略防御计划作了调整,提出了“灿烂卵石”的概念,即把重点放在在太空部署大量小型高智能拦截导弹截击对方核导弹,以此作为“星球大战”的第一阶段实施计划。
现在的新计划与原计划不同。首先,用于反导弹防御的拦截导弹将以地面为基地,而不是以太空为基地。此间分析家认为,这一计划之所以被采纳,是因为不少人对“爱国者”反导弹导弹在海湾战争中的效能产生好感,因此认为陆基拦截导弹可以比较现实地实行反导防御功能。据称,拟议中的拦截导弹在速度、飞行距离和精确度上要远远超过“爱国者”导弹。根据计划,美国打算在1996年先在北达科他州的大福克斯空军基地部署100枚拦截导弹,之后还要在其他地区再建立5至6个同样的基地。战略防御局估计,第一个基地的耗资将近100亿美元,6个基地总耗资为 250亿美元,但科学界估计总费用需要600亿美元以上。
其次,新计划的目标是实行“有限防御”,重点是防备“意外发生的”和“不负责国家”进行的导弹袭击,而不是主要针对苏联的核打击。据称,随着苏联政局的变化,美国对导弹和核武器的扩散越来越担心,新计划的任务是防御数量有限的来袭导弹,而不是里根原设想的防御苏联成千上万弹头的进攻。
但是,这项新计划能否实现,还有不少未定因素。许多持异议的批评者认为,所谓“意外发生的导弹袭击”几乎不可能发生,而且在本世纪内,预计没有一个所谓的“不负责任的国家”有可能拥有能够威胁到美国安全的远程导弹。因此,在今后讨论预算拨款时,对于这项“花钱多而并无实际需要的”反导新计划将会发生激烈的争吵。
此项新计划还提出了一个与1972年反导弹条约相抵触的问题。按照苏美签订的该项条约,各方仅能建立一个反导基地,如果美国计划建立5至6个反导基地,势必要同苏联重新谈判修改条约的条款。此间专家认为,该条约是军备控制的基石之一,如作修改并对某些限制性条款任意开禁,其后果难以设想。因此,不论“星球大战”计划如何花样翻新,其必要性和可能性都会引起国内外的争议。

历史上的今天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4 © www.lsqn.cn 历史千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