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年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煮酒论史
   
4月22日 历史上逝世的人 今天 | 4月22日历史上大事| 4月22日历史上诞生的人| 4月22日历史上逝世的人| 昨天| 明天|
1983年4月22日 林巧稚逝世
1983年4月22日,我国现代妇产科医学的主要开拓者、著名的妇产科专家林巧稚大夫与世长辞了。闻讯赶来哀悼的人络绎不绝。她的挚友,她的同事,她的学生,她诊治过的患者,她亲手接生降临人间的普通公民,日理万机的中央领导同志,纷纷赶来向她告别。
  她为妇女和儿童的保健事业,操劳了60多个春秋,亲手迎接了50000多个小生命。如今,她离我们而去了。然而,她为人类所作的卓越贡献,她的高尚品格,将永远铭刻在人们心里。  
  林巧稚1901年12月31日出生在福建思明县鼓浪屿的一个教员家庭。她5岁时便失去母亲,从小性格倔强。在父亲的引导下,她信奉基督教,向往着人类“平等、自由、幸福”。林巧稚学习勤奋,在学校是出类拔萃的优秀学生。1921年,她以优异成绩考入协和医学堂。经8年学习,毕业时获医学博士学位,被聘为协和医院妇产科大夫,成为这个医学堂留下的第一位中国女医生。在当时,一个28岁的女子,能取得这样的成就,是很不容易的。她生长的年代,正是妇女们受着封建的政权、族权、神权、夫权重重压迫的年代。她决意冲破几千年重男轻女的旧礼教,用自己的努力去打破“女人不行”的传统观念,为女子争一口气。在那个年代,一个女医生如果结婚生育,前途就要受到威胁。在事业和个人幸福不能两全的情况下,她把事业放在了第一位,为此宁肯独身。
  青春是美好的,林巧稚的青春却是在艰难中度过的。她虽然没有享受到通常女性应得的爱,但却享受了那博大的人民之爱的滋润。在旧社会,当她看到无数孕妇到分娩前还得不到休息,仍在做着繁重的劳动,否则就有被解雇或无法生活的威胁时,她表示了莫大的义愤。作为一个妇产科医生,她要求社会给予妇女生理上的照顾。并且她坚信,这一天总会来到的。
  新中国诞生了。年近半百的林巧稚,到新华书店精心挑选了一帧开国大典群英图,挂在家里会客室的墙上。她是这样表述自己当时的思想感情的:“在我眼前,云雾散了,雨过天晴了,我受着阳光的沐浴,呼吸到了新鲜的空气。”是的,林巧稚已经不是青年了,她不是用歌唱、欢呼,而是用把自己的感情、力量倾注到妇产科事业上的决心和行动来迎接新中国的到来。她专心致志地考虑新中国的妇幼保健工作。
  林巧稚看门诊,从不三言两语便把病人打发走,总要盘根问底,甚至家务琐事,她也不厌其烦地细心询问。她把妇女的许多疾病与社会因素,心理因素,家庭生活及夫妻生活等联系起来,进行综合分析,综合治疗和调理。对于个别医生的冷嘲热讽,她这样反驳:“医生不知道病人的冷暖,没有与病人同呼吸,共命运的感情,怎么能治好病?”她要求下级大夫对病人要热情,说话不能刺激病人,要帮助病人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让病人从医生护士的言行上看到生的希望。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
  林巧稚晚年,病魔缠身,但她很少休息,仍在家里修改、审订《妇科肿瘤》一书,这是她一生的实践总结。就在1983年4月21日,她去世的前一天,她还在医院的病房里,一连接生了6个婴儿。当秘书问她:“主任,你这双手接了多少个孩子啊?”她不加思索地回答:“千千万!”林巧稚把自己的一切都无私的奉献给妇女和儿童,她献身祖国医疗科学事业的崇高精神,将留芳百世。

1992年4月22日 康克清逝世
康克清1911年9月7日出生在江西省万安县罗塘湾的一个贫苦渔家。少年时期,她亲身经历了旧中国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的种种黑暗,接受了进步思想的影响,于1925年在本乡从事妇女工作。1926年加入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1927年任乡妇女协会常任秘书。大革命失败后,她革命的信念更加坚定。于1928年9月和近百名赤卫队员参加中国工农红军,上了井冈山。1931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32年在江西瑞金任红军总司令部直辖的女子义勇队队长,直属队政治指导员。1934年当选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执行委员会候补委员,同年10月至1936年10月,参加了二万五千里长征,三过草地,历尽艰辛。
  康克清是中国妇女解放运动的卓越领导人。
  1992年4月22日12时04分逝世。
  下面是新华社记者撰写的《康克清临终时刻》一文片段:
  弥留之际,康克清对围在身边的子孙们断断续续地说:
  “这次,我可能拖不过去了……你们要好好地、太平地过日子……不要贪污,不要犯错误……”
  这时,泪水盈满了她的眼眶。
  2月28日,81岁的康克清住进了医院,病因是感冒、发烧。可是,她坚持不住院,因为她心里惦记着许多工作:
  三八国际妇女节的庆祝活动;
  全国政协常委会第十八次会议;
  全国政协七届五次会议;
  ……
  在医生的劝说下,她终于答应只住两天就出院,然而病魔无情,没料到这一住就再没能回来。
  3月初,一些领导同志去看她,她还特别提起即将召开的政协常委会和大会。大家劝她静心养病,可她怎么也静不下心来。 
  康克清病重住院的消息传开后,许多人想来看她,她对秘书说:“我是个闲人,不要耽误别人的时间。”可她心里却总是装着别人。  
  去年,康克清到广州住了四个月,广东省人民医院大夫张碧梧一直陪着她。后来,康克清送给她一床被套。这次住院,康克清得知张大夫有两个儿子,又特意请人买来一床被套带到广州,并捎话:“对不起,我不知道你有两个儿子。现在补上一床,请收下。”
  康克清对身边的同志说:“张大夫是个好人,该做的工作她都做了,不该她做的她也去做了,现在就需要这样的人。”  
  4月初,清明节快到了,病榻上的康克清更加思念她的亲密战友和伴侣朱德同志。从1976年朱德同志病逝至今,每个清明节,她都带领儿孙到八宝山去祭扫,即使在外地,她也要赶回来。这次她实在去不了了,儿孙们带着她的嘱托和对朱老总的一片深情来到了八宝山。朱老总逝世16年来,她未能亲自去扫墓,这是第一次,也成了最后一次。  
  4月10日中午,康克清突然呼吸困难,双唇颤动,血压下降,医生立即进行抢救。她的一个孙子贴着她的耳朵问:
  “奶奶,我们是不是把您的骨灰和爷爷的放在一起?”
  她点了点头。
  “其它的事由组织来安排,是吗?”
  她又点了点头。
  1992年4月22日,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妇女运动的卓越领导人、中国儿童工作的开拓者康克清永远离开了人世。
  临终前,康克清留下了这样一句话:“我什么都不要!”
  这正如她的一生——坚定、质朴,而又善良……

历史上的今天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5 © www.lsqn.cn 历史千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