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3年6月11日 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沈钧儒逝世 |
1963年6月11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民主同盟主席沈钧儒在北京逝世。终年90岁(1873年生)。 沈钧儒,浙江嘉兴人。清朝光绪进士,曾留学日本法政大学。回国后,从事立宪运动,参加辛亥革命,反对北洋军阀。提倡新道德、新文化。1932年参加中国民权保障同盟。1935年率先响应中共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先后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在国民党统治区开展抗日救亡运动。1936年11月与邹韬奋、李公朴等7人被国民党逮捕入狱,到抗战爆发后出狱。在汉口筹组“抗敌救亡总会,1941年创议组织中国民主政团同盟,以后改为中国民主同盟。建国后,历任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政协全国副主席等职。1956年当选民盟主席。
|
1979年6月11日 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岛健藏逝世 |
1979年6月11日,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岛健藏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中岛健藏是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他把后半生的心血全部贡献给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事业,他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所做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传之后世。 中岛健藏于1903年2月21日出生,在他逝世前一个月被选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他毅然把自己整个身心扑在了日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上。他创建和领导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为战后中日友好事业影响最广、贡献最大的团体之一。那时候,日本国内反对日中友好、反对新中国的右翼势力还十分猖獗。中岛健藏曾多次接到恐吓信和恐吓电话,有封信中还装有几颗子弹。但中岛先生每次都很坦然,一笑了之。有一次他还风趣地对中国朋友说“如果万一出现匿名信、匿名电话所威胁我的那种情况,也无所畏惧。届时只有请中国朋友照顾一下我的老伴了”。当时日本社会党的浅昭稻次郎先生就是为促进日中友好而被刺杀的,在这之后,也曾有右翼暴力集团向中岛先生施加威胁和恐吓,但中岛先生丝毫没有退缩。曾有一段时期香港当局不让中岛先生过境,他还要远绕金边才能来到中国。 1942年,中岛健藏曾一度被征召去充任随军记者,他看到日本军队以发“良民证”为借口,没有根据地逮捕大批所谓抗日华侨,押到海岸和海上用机枪全部杀掉。后来有华侨的母亲拿着儿子的照片,向他打听儿子的下落,他深深感到苦恼,这苦恼在战地当时是无法表达的。就在这久久埋藏着苦恼的心中,他确信中日关系是左右着日本将来命运的。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岛健藏后来的著作《后卫的思想——法国文学者与中国》一书中,开章明义,说得很详细。在《昭和时代》一书中也有一章《华侨的母亲——新加坡的悲剧》也说出了这个心情。 中岛健藏不仅是中日友好的使者,他还是当代日本杰出的作家和评论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序》、波德莱尔的艺术论文,写过《纪德的生涯和作品》等等。
|
1979年6月11日 日本社会活动家中岛健藏逝世 |
1979年6月11日,日本著名社会活动家中岛健藏因患肺癌与世长辞了。中岛健藏是中国人民的真挚朋友,他把后半生的心血全部贡献给了中日两国人民友好和文化交流事业,他为中日友好和文化交流所做的功绩,将被载入史册传之后世。 中岛健藏于1903年2月21日出生,在他逝世前一个月被选为日中文化交流协会会长,他是新中国成立后中日两国文化交流事业的开拓者之一。从50年代中期开始,他毅然把自己整个身心扑在了日中两国的文化交流上。他创建和领导的日中文化交流协会,成为战后中日友好事业影响最广、贡献最大的团体之一。那时候,日本国内反对日中友好、反对新中国的右翼势力还十分猖獗。中岛健藏曾多次接到恐吓信和恐吓电话,有封信中还装有几颗子弹。但中岛先生每次都很坦然,一笑了之。有一次他还风趣地对中国朋友说“如果万一出现匿名信、匿名电话所威胁我的那种情况,也无所畏惧。届时只有请中国朋友照顾一下我的老伴了”。当时日本社会党的浅昭稻次郎先生就是为促进日中友好而被刺杀的,在这之后,也曾有右翼暴力集团向中岛先生施加威胁和恐吓,但中岛先生丝毫没有退缩。曾有一段时期香港当局不让中岛先生过境,他还要远绕金边才能来到中国。 1942年,中岛健藏曾一度被征召去充任随军记者,他看到日本军队以发“良民证”为借口,没有根据地逮捕大批所谓抗日华侨,押到海岸和海上用机枪全部杀掉。后来有华侨的母亲拿着儿子的照片,向他打听儿子的下落,他深深感到苦恼,这苦恼在战地当时是无法表达的。就在这久久埋藏着苦恼的心中,他确信中日关系是左右着日本将来命运的。关于这个问题,在中岛健藏后来的著作《后卫的思想——法国文学者与中国》一书中,开章明义,说得很详细。在《昭和时代》一书中也有一章《华侨的母亲——新加坡的悲剧》也说出了这个心情。 中岛健藏不仅是中日友好的使者,他还是当代日本杰出的作家和评论家,他曾翻译过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序》、波德莱尔的艺术论文,写过《纪德的生涯和作品》等等。
|
1983年6月11日 画家李苦禅逝世 |
李苦禅,原名李英,号励公,我国当代杰出的大写意花鸟画家、书法家、人民的美术教育家。1899年1月11日(戊戍年十一月三十日)出生于山东省高唐县李奇庄的一个贫农家庭。少年时,在民间艺人的影响下,走上了艰苦的艺术征途。 1919年到北京,先入北京大学附设的“勤工俭学”(又名法文专修馆),半工半读坚持学习。同时,又在北京大学附设的“业余画法研究会”,向徐悲鸿先生学习素描与西画。1920年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攻读中文,1922年转到“北京国立艺专”西画系学习。这期间,经常靠晚间拉洋车维持生活。为此,同学林一卢赠他“苦禅”二字为名(苦,即苦难的经历;禅,古称写意画为禅宗画)。1923年,拜齐白石翁为师。此时,齐翁名气尚微,加之当时北京摹古风盛,唯齐翁别开生面,大胆创新。因此,颇受讥议。 1925年,于“北京国立艺专”毕业,任北京师范学校的教授,兼任保定第二师范教授。1930年,应聘到杭州艺专任国画教授。 抗日战争初期,北京沦陷,李先生极为激愤,辞去一切“公职”,隐居前门老爷庙与西城柳树井二号,因他平日与爱国志士交往甚密,于1939年被捕入狱,严刑拷打,坚贞不屈。 抗战胜利后,1946年任“北京国立艺专”教授。1949年,北京解放后改为兼任教授,李先生于1950年上书毛主席,请求安排工作,毛主席当即写信给徐悲鸿院长,并派秘书前去看望,随即李先生被安排到“中央美术学院”附设之“民族美术研究所”任研究员。尔后又调至该院的国画系任写意画教授。 “文革”期间,李先生惨遭迫害,被诬为“反动学术权威”,关进“牛栏”,经受百般折磨,之后又被下放到农村劳动。 1972年敬爱的周总理派人请老画家作画,李先生被邀请参加,三年中为国家作画三百余幅。 “文革”后,李先生恢复了名誉。绘出《红梅怒放图》、《晴雪图》等等,尔后,又任“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与政协第五、第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 1981年投入科教片“中国花鸟画”、“苦禅画鹰”与“苦禅写意”的拍摄工作,将毕生宝贵艺术经验毫无保留地付诸银幕,献于子孙后代。期间,创作了巨幅“墨竹图”与“盛夏图”等杰作。 1982年春赴广东经济特区访问,非常兴奋,深感中华振兴有望,立下了百幅创作的壮志。 1983年春,有关部门举办李苦禅教授从事教育事业六十年祝贺大会。6月8日应邀为日本长崎孔子庙书写了巨联:“至圣无域泽天下,盛德有范垂人间”。 1983年6月11日凌晨一时去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