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56年7月29日 德国作曲家舒曼逝世 |
罗伯特·舒曼(1810—1856),德国作曲家、音乐评论家。生于萨 克森的茨维考书商家庭。自幼学钢琴与作曲。中学时代深受浪漫主义文学影响。先 后在莱比锡大学和海德堡大学学法律。1830年起改从音乐事业,致力于作曲和 音乐评论。1830—1840年间写了大量钢琴作品,显示出创作才能。183 4年在莱比锡创办《新音乐报》,撰写大量音乐评论文章,宣传民主进步的艺术主 张,反对陈腐庸俗的市侩风气。曾创作了100多首声乐曲。及交响曲、协奏曲、 室内乐、戏剧音乐等。作品具有鲜明的浪漫主义色彩,富于幻想和抒情。1843 年在莱比锡音乐学院执教。1848—1849年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写过男 声合唱曲《拿起武器》、《黑、红、金》、《自由之歌》等。1850年任杜塞尔 多夫交响乐团和合唱团指挥。1854年精神病突发,后死于精神病院。代表作品 有:钢琴套曲《蝴蝶》、《狂欢节》、《交响练习曲》、《童年情景》,声乐套曲 《妇女的爱情与生活》、《诗人之恋》(海涅诗),降B大调第一交响曲《春天》 、d小调第四交响曲、《曼弗雷德》序曲、a小调钢琴协奏曲等。
|
1969年7月29日 范文澜在北京逝世 |
1969年7月29日,范文澜在北京病逝。 范文澜,字仲云。1893年生。浙江绍兴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1917年毕业。先在天津南开中学、南开大学任教。后任北京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河南大学教授。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失去组织关系。1939年9月重新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初到延安,任马列学院历史研究室主任、中央研究院副院长兼历史研究室主任。1945年冬任北方大学校长。1947年7月任华北大学副校长兼研究部主任、历史研究室主任。主编《中国通史简编》,又撰有《中国近代史》(上编)、《中国经学史的演变》等论著。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科学院中国近代史研究所所长、中国历史学会副会长,中国科学院哲学社会科学学部委员。曾当选为政协全国委员会委员,第一、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第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共第八届候补中央委员)第九届中央委员。
|
1986年7月29日 “两弹”元勋邓稼先逝世 |
邓稼先,这是一个名字鲜为人知、功绩举世瞩目的人。他是我国核武器研制工作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被人们称为“两弹”(原子弹、氢弹)元勋。 建国初期,邓稼先带着刚在美国获得的物理学博士学位,放弃了优越的工作环境和生活条件,回国开创新中国的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1958年秋天,中国研究核武器的机构刚刚成立,他担任理论部主任,带领一批刚跨出校门的大学生,白天挑砖抬瓦搞试验场地基建,晚上挑灯夜战学理论。在缺乏资料和实验条件的情况下,邓稼先既当领导,又当老师。为了研制出我国自己的“争气弹”,邓稼先带领大家在简单的手摇计算机上一遍又一遍地计算,花费了半年时间,终于取得了重大理论突破,完成了原子弹理论设计方案。 我国“两弹”研制成功的速度是惊人的。而这样的速度,是与邓稼先等科研组织者的远见卓识与领导艺术分不开的。核武器研究设计机构成立之初,邓稼先根据自己对原子理论的了解,确定了三个研究方向,以后的实践证明了这一决策的英明,它为我国核武器研制赢得了时间。邓稼先运用现代管理方法,制定严格的规章制度,注重调动人的积极性,在他那里无论是技术权威,还是初出茅庐的年轻人,人人可以发表见解。邓稼先与群众的关系和谐融洽,年轻的科技人员把他看成老师和兄长,人们说:“老邓交下来的任务,我们是不讲条件的。”他带领大家集思广义取得了学术上的重大进展。 邓稼先从事祖国的核武器研究工作20多年,许多重大理论问题和探索性研究工作都是他亲手把关最后拍板的,很多方案由他亲自执笔,而他从没有署过自己的名字。他常对年轻人说:“你们来到这里,就要做好无名无利的准备,但你们的工作必须达到世界先进水平。”邓稼先的工作特点是身先士卒:攻关时他废寝忘食,甚至睡在机房里;有放射性危险时,他冲在最前面。从核装置的理论设计、加工组装到试验,他无不想亲临把关,我国进行的核试验,有一半他赶到现场观看。为了祖国的国防科技事业,邓稼先隐姓埋名,呕心沥血,甘当无名英雄。他的高尚品德,影响和带出了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这支队伍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民主的学术作风,不计名利,团结协作,具有很强的攻关能力。这支无名英雄群体的特征正反映了它的带头人——邓稼先的品质。他的名字和我们的国防大厦紧紧连在一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