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年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煮酒论史
   
9月23日 历史上的大事记 今天 | 9月23日历史上大事| 9月23日历史上诞生的人| 9月23日历史上逝世的人| 昨天| 明天|
1846年9月23日 德国天文学家伽勒第一次观察到海王星
1846年9月23日,德国柏林天文台的伽勒在摩羯座8星之东约5°,即离预言的未知行星位置偏离不到1°的地方,发现了一颗星图上没有的八等星。这颗星被起名为海王星,经连续几天的观察,发现它的运动轨迹与预言数据惊人的符合。海王星的发现,解答了天王星为什么“出轨”的问题,不仅证明了哥白尼太阳系学说的正确性,同时也证明了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正确性。
  伽勒(1812~1910)德国天文学家。1812年6月9日生于萨克森。1830年进人柏林大学学习天文学。1845年获得博士学位。曾任柏林天文台台长、布鲁斯劳大学天文学教授。
  使伽勒享有盛名的主要成就是他首先实地观测到了海王星,并且证实了它是一颗新行星。他曾将自己的博士论文送给许多人,其中也包括勒威耶。当勒威耶将自己预言的新行星位置写信告诉许多天文学家时,许多人对搜索假想中的行星是否有价值都表示怀疑,只有伽勒以极大的热情在收信的当晚就发现了勒威耶所预言的未知行星——海王星。他在给勒威耶的回信中有这样一段话:“在您所指出的位置上确实存在着一颗行星。在我收到您的来信当天,我就发现了这颗星等是8等星……第二天的观测证实它就是那颗所要寻找的行星。”由于伽勒的工作,使人们进一步认识到科学理论的预言价值,也显示了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的威力。

1900年9月23日 第二国际巴黎代表大会召开
1900年9月23日,第二国际在巴黎召开第五次代表大会。出席大会的代表共791名。
  这次大会,主要围绕着法国社会党人米勒兰接受法国资产阶级政府的邀请担任商业部长这一问题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德国社会民主党人卢森堡等左派坚决主张对米勒兰的叛卖行为加以制裁。卢森堡尖锐地指出:“在资产阶级社会里,社会民主党由于它的性质决定,必须起反对党的作用,只有在资产阶级国家的废墟上它才可以成为执政的党。”而饶勒斯、伯恩斯坦、王德威尔得等右派则认为米勒兰入阁是无产阶级掌握政权的起点。
  正当左派同右派两军对垒剧烈斗争的关键时刻,考茨基以中派的面目出现,他把米勒兰入阁说成不涉及马克思主义的原则问题,而是各国社会党人的具体策略问题。大会以29票对9票(有表决权票)通过了考茨基这个模棱两可的“橡皮性”决议。
  在这次大会上,还决定成立国际社会党执行局,作为第二国际的常设执行机构,比利时社会党右派头目王德威尔得担任执行局主席。从此,第二国际进入了由修正主义者把持并逐步蜕化变质的时期。巴黎代表大会于9月27日结束。巴黎大会后,修正主义也就日甚嚣张起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面临着严重的危险。
  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列宁挑起了同修正主义坚决斗争的担子,并把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级。

1913年9月23日 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
1913年9月23日,法国飞行员罗兰·加罗斯用7小时53分驾机从法国飞往突尼斯成功,创下人类第一次飞越地中海的记录。
9月23日,法国飞行员罗兰·加罗斯从戛纳附近的弗雷朱斯飞行347公里(273公里在海空上)到达突尼斯附近的比塞大。很长时间以来加罗斯就计划飞越地中海。虽然他的朋友们试图劝阻,加罗斯还是决定尝试一下,他甚至拒绝了法国海军当局所提供的派一队鱼雷艇护送他的援助,以便在他万一被迫坠落入水时进行援救。
23日早晨6点钟,他乘坐一架装配有格诺米机器的莫拉尼——索尔尼单引擎机朝南飞去。天气似乎很晴朗,能见度很理想,但是却逆风而行。上午7点到8点间从科西卡的阿雅克修,传来无线电报道说他已经通过那里,他于下午1点45分降落在比塞大,只剩下1.3加仑的汽油了。
加罗斯的直达飞行是当时完成的最长距离的海上飞行,确立了他作为杰出飞行员的世界荣誉,这一惊人的成绩在他的硕果累累的航空成就上又添新彩。

1953年9月23日 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成立
1953年9月23日,中国文学艺术工作者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今天在北京举行。会议决定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改为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简称“全国文联”。文联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全国各文学艺术团体的联合会组织。会址在北京。下属有中国作家协会、中国戏剧家协会、中国音乐家协会、中国电影家协会等专业协会。全国文联的任务是:团结和动员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努力创作和学习,积极为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事业服务,丰富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指导群众的文艺工作,开展少数民族的文化活动;加强同世界各国的文化交流,增进同世界各国人民的了解和友谊。在10月份召开的第一次会议上,郭沫若当选为文联主席,茅盾、周扬当选为副主席。“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联被迫停止活动。1978以后文联及其所属各专业协会相继恢复正常。

1983年9月23日 北京图书馆新馆奠基仪式举行
1983年9月23日下午,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周总理生前批准建设的北京图书馆新馆奠基兴建。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新馆题写了馆名“北京图书馆”。邓力群、严济慈、钱昌照、叶圣陶、朱穆之、陈希同等出席奠基仪式,为北京图书馆新馆铲土奠基。
背景资料:
北京图书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图书馆。在国际交往中使用中国国家图书馆(THE NATIONAL LIBRARY OF CHINA)称谓。北京图书馆是一座典藏宏富的综合性研究图书馆,是国家总书库和书目中心。它座落在北京西郊古老的高梁河畔,南、西两面是风景秀丽的紫竹院公园。北京图书馆旧址在北京文津街北海之滨,现在是分馆。
北京图书馆的前身是1909年4月24日清政府学府部奏请筹集的京师图书馆。辛亥革命后由北京政府教育部接管,1912年8月 27日开馆,正式接待读者。北京图书馆是1975年3月,由已故周恩来总理提议并批准兴建的。新馆工程作为国家重点建设项目,于1983年9月奠基,1987年7月1日落成,邓小平同志为北京图书馆题写了馆名。万里同志为北京图书馆新馆开馆剪彩。新馆占地 7。42公顷,建筑面积14万平方米,包括文津街分馆在内,馆舍建筑面积为17万平方米。可藏书2000万册。设有阅览室30余个,拥有阅览座位3000多个,日平均可接待读者七,八千人次。

1987年9月23日 国际贸易中商品命名和编码系统开始统一
1987年9月23日,以欧洲共同体和欧洲自由贸易联盟的成员国为主的20多个国家的代表,在布鲁塞尔的海关合作理事会总部正式签署了国际统一商品命名和编码系统协议。这标志着从1988年1月1日开始,各国在国际贸易中所采用的不同的商品分类和编码系统将实现统一。
  在签字仪式上,海关合作理事会宣布,除去欧洲共同体12个成员国外,还有包括日本、澳大利亚等另外24个国家同意采用新系统。美国和加拿大目前正在加紧采用新系统的准备工作。据估计,在新系统生效之前,这两个贸易大国也将完成必要的法律程序。海关合作理事会还估计,到1988年底,国际贸易的大约80%一90%都将采用新的商品命名系统。这种新的命名系统用6位数字对国际贸易中经常出现的5019种商品进行分类,有助于海关、交通运输、贸易谈判和资料、统计等各方面工作的顺利进行。采用统一的商品命名和编码系统等于是全世界使用同一种语言进行国际贸易,避免在外贸交往中因各方命名系统不同而带来的重复性劳动,从而节省费用,而且可以大大提高文件的准确性和有效性。这对加强各国之间商品信息交流,促进国际贸易的开展,是一种十分有益的技术保证。

1992年9月23日 钱其琛在联大阐述联合国改革方向
1992年9月23日,国务委员兼外交部长钱其琛在第47届联大一般性辩论大会上发言,就建立国际新秩序、裁军和军控、世界经济发展以及联合国改革等问题阐述了中国政府的立场和看法。其中,钱其琛就联合国的改革说,国际新秩序应以世界各国遵循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的五项原则为基础,这是符合《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的。各国不分大小、强弱、贫富,都有权选择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国与国之间应当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坚持通过和平谈判解决国与国之间的争端。只有所有国家都承诺实施这些原则,才有可能在国际关系中建立起真正的民主。我们坚信,随着世界向多极化方向发展,一个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终将建立起来。
  钱其琛强调,国际形势历史性的变化,也给联合国本身提出了严峻挑战。各国人民对联合国寄以厚望。联合国如何适应新的国际形势,更加积极、平衡、公正、合理地处理重大国际事务,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建立国际新秩序中发挥应有作用,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切的重大问题。
  我们认为联合国的改革的成功取决于正确的方向和原则。从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出发:联合国改革应有利于维护成员国的主权。主权国家是国际法的主体,是联合国组成的基础。维护国家主权是建立国际新秩序的基本点。联合国的改革应有助于国际冲突的和平解决。联合国应当是一个维护和平、增进合作的国际组织。这个组织只有遵循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坚持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国际争端,反对使用武力和武力威胁,才能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片面利用联合国的军事干预手段,不加区别动辄对成员国采取强制措施,不仅无助于冲突的解决,还有损于联合国的声誉和作用。联合国的改革应有益于世界各国经济的均衡、健康、持续的发展。联合国179个成员国中的大多数关心的是经济发展问题。当今世界南北经济差距日益扩大,贫富鸿沟越来越深。联合国应当像对待国际冲突危机那样,重视发展问题,才能赢得绝大多数会员国的支持。联合国的改革应体现出民主、公正、客观合理、平衡有效的基础原则。改革不只是少数大国、强国和富国的事。改革也不能脱离实际,不讲平衡。联合国改革应服从于促进建立和平、稳定、公正、合理的国际新秩序这个大目标。在改革问题上认真听取广大成员国的意见,进行全面充分的讨论和研究,才能得到广泛的理解和支持。

1993年9月23日 莫斯科发生流血事件 叶利钦解除议会警卫武装
1993年9月23日晚,莫斯科发生流血事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9月24日下令内务部接管议会警卫局,收缴某些人手中非法持有的武器。
  据报道,有一批武装人员攻击了位于莫斯科的独联体联合武装力量参谋部,1名警官和1名平民被打死。据国防部长格拉乔夫说,有3名进攻者被抓获。他指责流血事件是鲁茨科伊任命的国防部长阿恰洛夫策划的,并说如再发生类似事件,军队将还击。但哈斯布拉托夫拒绝这一指责。事件发生后,叶利钦总统下令内务部接管议会警卫局,由内务部负责议会建筑物的警卫,议会警卫局工作人员交出配发的武器;凡阻止收缴武器和拒绝交出佩枪者将由总检察院追究责任。据此间报道,议会曾向保卫白宫的部分群众分发过武器。
  这次突发事件以前,即9月21日晚(北京时间22日凌晨2时),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俄罗斯电视台突然宣布:终止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现届的最高苏维埃12月11-12日举行新的立法机构——联邦会议选举。这是叶利钦解决俄“双重权力”危机的重大举措。
  莫斯科电视台中断今晚正常节目,插入叶利钦总统广播演讲实况。
  叶利钦在告人民书中说:最近几个月来,俄罗斯经历了深刻的国家宪法危机。4月公决之后总统作出了许多努力,想制止事态的危险发展,寻求和解与合作,但都遭到议会方面的拒绝;几个月来,议会不仅不取消同公决结果相矛盾的决定,而且准备和通过了“10多个新的反人民的决定,蓄意恶化国家的形势”。
  叶利钦还说:要重新建立一个全俄最高权力机构。“任何反对选举议会的行动都是非法的,任何从事这种非法活动的人都将被送上法庭。”
  连日来,俄议会领导层频繁举行紧急会议,讨论异常形势。
  据报道,内务部队捷尔任斯基师及其它一些部队于18日夜开进莫斯科。21日下午,议会领导人又举行紧急会议,讨论有关21日晚可能发生的非常事件。总参谋长和总检察长也出席了会议。
  继9月21日晚,叶利钦突然宣布中止俄罗斯人民代表大会和现届最高苏维埃权力后,俄罗斯联邦最高苏维埃当晚举行紧急会议,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主持了会议。他发表讲话指出,叶利钦发布解散议会的命令违反了俄罗斯现行宪法,是“政变行为”。宣布停止叶利钦的俄罗斯联邦总统职务。紧急会议还提议,由副总统鲁茨科伊代理总统职务。9月22日凌晨,鲁茨科伊宣誓就任俄罗斯代总统。他随即签署命令,任命巴兰尼科夫、杜纳耶夫和阿恰洛夫为俄安全、内务和国防部长。同时宣布叶利钦21日的命令无效并要求内务部、安全部和国防部领导人维护社会治安。
  9月22日,俄罗斯联邦政府支持叶利钦解散议会的决定。政府总理切尔诺梅尔金说,政府支持总统的决定,因为它有利于改革、有利于经济、有利于结束不稳定状况。他在和乌拉尔和伏尔加河沿岸地区的地方领导人举行电话会议后说:“没有人反对总统命令,联邦主体要求国家稳定。”
  同时,各方代表宣布了自己的立场——
  俄国防部新闻局长宣布,“俄武装力量只遵循俄宪法和国家法律,严守政治中立”。
  安全部高级代表向新闻界宣布:安全部将按照国家利益、全体俄罗斯人的利益行动,不为某些政治集团服务,但将采取补充措施维持秩序。
  俄罗斯宪法法院通过决议,认定叶利钦的命令和告全国公民书“违反宪法”。这一决议是在佐尔金院长主持召开的会议上通过的,与会的14名法官中有10人投了赞成票。
  俄罗斯总检察长斯捷潘科夫表示支持议会关于停止总统权力和由鲁茨科伊任代总统的决定。
  部分联邦主体谴责叶利钦的行动。
  俄罗斯国防部长格拉乔夫宣布“国防部领导不服从已解散了的最高苏维埃会议”。
  俄总统叶利钦22日签署命令,恢复舒梅科第一副总理职务。叶利钦曾于9月1日发布命令,以鲁茨科伊和舒梅科“相互指责对方贪污受贿而给国家政权造成损害”为由,宣布暂停他们所担任的职务。同时发布命令,宣布鲁茨科伊以俄罗斯联邦总统名义下达的命令“非法”,要求人们“不予执行”。
  事件发生后的9月24日,为避免总统与议会间的对抗导致流血,各方努力寻找和解办法,俄罗斯宪法法院院长佐尔金提出和解方案。
  议会所在地白宫已被特警部队严密包围,只准出、不准进,包围圈内有保卫白宫的人群。叶利钦方面宣布,不打算冲击白宫;但鲁茨科伊任命的国防部长阿恰洛夫认为,冲击白宫的事随时都可能发生,不过保卫白宫的力量是足够的,已组建了1000多人的白宫警卫团。退役上将马卡绍夫说,据他所知,还有一些军校的学员也准备保卫白宫。
  9月25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签署命令,宣布将严厉处置与总统令相对抗的人。同时还签署一项命令,将最高苏维埃的公职人员和服务人员分别安排到联邦会议、总统办公厅、政府等机构中,议会中来自军队的人员被分别安置到国防部、安全部和内务部。
  9月27日18时,俄罗斯电视新闻播发了叶利钦的简短讲话。他拒绝同时选举总统和议会的意见,强调国家不能处于权力真空状态。他重申他的决定,即12月12日举行新的两院制议会选举,半年后即明年6月12日再举行总统选举。
  9月27日,叶利钦签署名为分阶段实行宪法改革期间联邦执行权力机构职能法。规定凡属联邦政府管辖、政府和议会共同委任以及联邦主体的行政机构都纳入联邦政府系统,由政府管理;在新议会工作前,地方行政首脑没有总统令不得解除、不得改选或罢免行政首脑。
  9月28日,俄联邦宪法法院要求立即停止执行叶利钦总统9月21日的命令及总理随后作出的决定;立即停止执行俄第10次非常人代会、最高苏维埃9月21日20时以后通过的有关法令,其中包括鲁茨科伊为代总统及政府部长等任命。
  9月28日,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周围气氛十分紧张。那里布满了铁丝网、大卡车和油罐车,共有5层封锁圈,还有马队来回巡逻。警察人数比前几天也有所增加,此外还有穿迷彩服的全副武装的军人,白宫内没有灯光。那里已断水、断电、断气。
  白宫右边的沿河大街今天已被警察封死。
  10月3日,莫斯科近万名支持俄罗斯议会的示威者与包围议会大厦“白宫”的特种部队发生大规模流血冲突。特种部队向示威人群施放催泪瓦斯并开枪,有人死亡,数十人受枪伤。示威者冲破警察和特种部队设置的包围圈,在“白宫”前举行了集会。副总统鲁茨科伊在“白宫”阳台上呼吁军队倒戈,要求人们攻占莫斯科市政府和俄国家电视台。
  叶利钦总统于当晚发布总统令,宣布莫斯科进入紧急状态。
  10月4日,经过8小时战斗,白宫已遍体鳞伤,大部玻璃破损,中部最高五层被烟火熏黑,一些房间仍在燃烧。俄罗斯议会大厦白宫守卫者终于停止抵抗,交出武器投降。放下武器的人们走出白宫,在军警的监视下,登上楼前的客车驶离该地。
  据安全部社会联系中心宣布:哈斯布拉托夫、鲁茨科伊、巴兰尼科夫、杜达耶夫、阿恰耶夫和马卡绍夫投降后,已被扣押在安全部隔离室。
  首都戒严司令部宣布,从10月4日起实行宵禁,23时至次日晨5时居民未经特许不得上街或处于公共场所。此外,俄罗斯新闻部下令暂时禁止《真理报》等一大批反对派报纸出版,市府已派人查封了这些报社。
  10月4日,俄罗斯政府军攻占了议会大厦“白宫”后,俄政府基本控制了首都莫斯科和全国的局势。
  10月5日,莫斯科市内基本恢复了平静。俄国家电视台恢复正常节目,居民生活如常,几个曾被封闭的地铁站重新投入运营。但装甲车辆仍停留在街上,市中心巡逻的军警很多,政府加强了对重要机关设施的警戒。
  10月8日,俄罗斯安全部宣布,俄联邦前最高苏维埃主席哈斯布拉托夫、前副总统鲁茨科伊等6人被正式逮捕。被捕的另外4人是鲁茨科伊就任代总统后任命的国防部长阿恰洛夫、安全部长巴兰尼科夫、内务部长杜纳耶夫和退役上将马卡绍夫。
  10月18日,莫斯科戒严司令库利科夫宣布,莫斯科市的紧急状态从16时起结束。
  11月17日,俄罗斯总统叶利钦在接受“奥斯坦基诺”电视台记者采访时说,10月4日夜是他亲自下令国防部采取行动镇压了莫斯科武装叛乱。
  叶利钦说,在10月3—4日最严重的时刻,国防部长格拉乔夫没有主动地采取行动镇压叛乱。“显然,巨大的责任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对军官能否执行其命令缺乏信心,阻止了格拉乔夫采取行动”。在这种情况下,“他们需要总统的命令”。叶利钦说,当时他有些担心,不知道国防部能否履行诺言,能否服从最高统帅的命令。
  他还向记者表示,他不同意“莫斯科在3—4日期间一度失去防卫、陷入混乱”的说法。他说,有些设施划归军队保护,因此内务部队撤走;但是军人行动“有些迟缓”,不得不重作决定让内务部的特警队返回“奥斯坦基诺”电视台和莫斯科市政府等机构。
  叶利钦在谈话中还披露,9月21日关于解散人代会和议会的命令是7月末“由他从头到尾亲自起草并存在他保险柜里等待时机的一份文件”。“当实行这一命令的时机来到时”,他才向内务、安全、国防部长和切尔诺梅尔金总理介绍了这个文件,和他们一道“讨论了细节”。

1997年9月23日 美日正式公布新防卫合作方针
1997年9月23日,美国和日本两国政府在纽约正式公布了筹划已久的《美日防卫合作方针》修改方案。这一方案大大扩展了日本军事力量在日本周围地区的活动范围和方式,是自1978年以来对该方针最重大的修改。
  公布的方案是经过“2+2”的美日安全磋商会议,即美国国务卿奥尔布赖特、国防部长科恩与日本外相小渊惠三、防卫厅长官久间章生在开会后最后批准通过的。
  根据公布的修改方案,其重点是“正常局势下的合作”、“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时的反应”和“日本周边地区出现对日本和平与安全有重大影响局势时的合作”三个部分。
  方案规定,在正常局势下,两国除分享情报和进行政策磋商外,还进行联合国维和行动和救灾方面的相互支持和合作。在日本受到武力攻击时,日本将主要承担先采取行动抵抗攻击的责任,美国随后采取适当的支持行动。
  对亚洲国家特别关注的所谓“日本周边地区”出现情况时的美日军事合作,方案也制定了详细的规定。包括加强情报收集与共享和政策协商、搜寻和救援行动、救济和处理难民、撤退平民、实行经济制裁等。日本将向美国提供军用和民用机场港口、后勤运输和医疗支助,供应除武器弹药外的物资和燃料,以及采取通讯保障、空中和海上侦察、排雷等多种军事行动。这是本次修改《美日防卫合作方针》的最主要的内容。
  新方针对“日本周边地区”这一概念没有作出明确解释,只是说,“周边不是一个地理概念,而是要着眼于事态的性质而决定”。
  9月24日,我国外交部发言人沈国放就新日美防卫合作指针正式作出回答。
  沈国放说,日美安全合作是在特定历史背景下形成的一种双边安排,这种安排应严格限制在双边范畴内。否则,势必会引起亚洲邻国不安,也会给地区安全形势带来复杂因素。我们认为,在亚太地区政治相对稳定、经济持续增长、安全对话活跃的形势下,强化军事同盟、扩大军事合作的做法显然有悖于时代潮流。
  沈国放说,鉴于上述立场,我们一直要求日美两国在包括修改防卫合作指针在内的安全合作问题上慎重行事,不要扩大同盟合作范围,不要做令周边国家担忧的事情。特别是由于历史原因,日本在安全政策上的取向对亚洲邻国一直是十分敏感的问题,希望日本汲取历史教训,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沈国放强调指出,中方关注日美防卫合作指针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涉台问题。众所周知,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无论是直接还是间接把台湾海峡列入日美安全合作范围,都是对中国主权的侵犯和干涉,这是中国政府和人民决不能接受的。我们希望日美双方信守在台湾问题上对中方作出的承诺,尊重中方关于台湾问题的严正立场,不要做损害中国利益和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

1997年9月23日 “人机大战”中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超级并行计算机“深蓝”告别棋坛
1997年9月23日上午(美国东部时间),美国IBM公司正式宣布:在今年上半年轰动世界的“人机大战”中战胜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卡斯帕罗夫的超级并行计算机“深蓝”,已经圆满地完成了它的历史性任务,正式退出棋坛。
就在“深蓝”宣布退役的前夕,IBM公司负责“深蓝”研制开发项目的华裔科学家谭崇仁博士和许峰雄博士,就由“人机大战”引出的“深蓝”的故事在北京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深蓝”没有人工智能
电脑会下棋,并且战胜了卡斯帕罗夫,怎能说它没有“人工智能”呢?但是,谭崇仁博士斩钉截铁地说,“深蓝”项目不包含“人工智能”。谭博士是IBM公司华生实验室的研究员,他长期担任自动化设计、程序设计、并行处理等方面的研究。当IBM决定开发与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比赛的“深蓝”电脑时,他担任了研制小组的经理。他给“深蓝”结论当属权威。他解释说,和今天所有计算机一样,“深蓝”不会学习,而只会推理。会学习的所谓“第五代”计算机,至今没有被研究出来。如果说“深蓝”有什么过人之处的话,那么就是它的不知疲倦的“蛮力”,研究人员把可以收集到的将近100年来的60万盘高手的棋谱都储存在“深蓝的”的“外脑”——大型快速阵列硬盘系统中。“深蓝”系统是由两个数据库组成的:一个是开局数据库,它最初几步棋的下法都是到大约2兆字节的开局数据库中寻找的:设计“深蓝”的难点集中在终局数据库的构建中。别看双方都只有寥寥数子了。但结局如何却是千变万化。“深蓝”终局数据库的数据量达到了 5千兆字节,它集中了IBM尖端科技的32个国际象棋专用处理器协同工作,它能在规定的每3分钟内从储存的棋谱中寻找出自己应该走的妙着来。
赛场外的“深蓝”
就在人机大战进行的同时,IBM在Internet上的网站,成了全世界“网虫”们竞相访问的热点。刹时间,众多国际象棋爱好者和网络发烧者纷纷敲击键盘,按动鼠标,通过虚拟的电子空间信息高速公路,涌向“深蓝”与卡斯帕罗夫对垒的“赛潮。
其实,在因特网上发布“深蓝”比赛消息的计算机服务器,就是“深蓝”的弟兄。今年的比赛开局后,一天之中竟然有106个国家的计算机爱好者,蜂拥而上IBM公司的网站,高峰时达到 7800万人次。IBM公司起先放置了5台RS/6000超级并行计算机。面对如此狂热的国际互联网访问,不得不迅速扩充服务器系统。赛场外的“深蓝”弟兄们紧急动员起来,最后“18条好汉”鼎力合作,才能抵挡装网虫”的过分热情。
“深蓝”就是并行处理:人机大战也是并行处理:为前所未有的国际互联网访问热潮提供服务,又是并行处理。这一次18台 IBM超级并行计算机出色地完成了人机大战的网络信息服务,充分验证了这些计算机的高可靠性和易扩展性,也验证了它们的安全性。
说完这个故事,谭博士非常自豪。
其实,“深蓝”还有一个小弟兄完成了另外一项惊天动地的大事。不久前引发全球火星热的美国“火星探路者”号火星探测计划中就应用了IBM的另一种超级并行计算机系统。
超级并行计算机在商业上的应用相当广泛。目前,它管理着柯达公司庞大而复杂的胶卷仓库、帮助花旗银行分析信用卡用户千差万别的消息倾向,并为MCI电话公司制订市场竞争策略提供最有价值的依据。
“深蓝”进一步走向实用
今年39岁的许峰雄博士,出生于祖国的宝岛台湾,他是个业余围棋高手。许博士思维活跃,他说用自己设计的程序战胜人类棋类高手是他多年来孜孜以求的梦想。当他在以研制开发人工智能技术著称于世的美国卡内基·梅隆大学攻读博士学位的时候,他便借助3微米的芯片设计并制作了取名“深思”的并行计算机。他在“电脑下棋”和并行计算机领域里的杰出成就获得了电脑科学博士的学位和多项荣誉。今天,他承担了“深蓝”超级并行计算机的总体设计中,并战胜了人类的国际象棋世界冠军。
碰上这样一位传奇人物,记者自然要问许博士,有没有计划用下一代,甚至下好几代的“深蓝”与聂卫平或者他的任何一位弟子对抗?许博士回答非常平静:“没有。”他解释着,围棋要考虑的棋步太多了,它的“气”、“流”变化无穷,今天没有一台计算机能够算得过来。
谈到这里,谭崇仁博士接过了话题,他说,IBM公司投入那么大的研究开发力量,就是为了实现并行计算机的商业应用。他说,IBM公司已经和世界上最大的药物研究实验室签订了合作协议,将协助他们使用RS/6000超级并行计算机进行药物设计。此举可以将一种新药的研制开发时间从目前的平均15年缩短2到3年。他说,试想一下,这意味着可以拯救多少艾滋病患者的生命!超级并行计算机也可以提高对社会经济发展过程预测的准确性。超级并行计算机的高速处理能力还能够模拟核爆炸、全球气候建模和航天设计,以及汽车碰撞过程等等。
总而言之,超级并行计算机正在一步步地走向现代社会的方方面面。“深蓝”的前景未可限量。

1998年9月23日 安理会通过科索沃问题决议 中国对该决议投弃权票
1998年9月23日,联合国安理会就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境内的科索沃问题通过一项决议,呼吁有关各方立即停火,并通过协商结束冲突。决议还称在必要时将采取“进一步行动”和另外的措施,以恢复该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决议要求南联盟代表与科索沃阿族领导人按照一个明确的时间表,立即进行有意义的对话,以实现政治解决科索沃问题。决议还要求南联盟安全部队停止影响平民的一切行动,使欧盟监测团能够在科索沃境内持续进行有效的国际监督。这一决议是以14票对0票通过的。中国投了弃权票。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秦华孙大使在安理会审议这一决议草案时发言指出,科索沃问题是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的内部事务,应该也只能由南斯拉夫人民通过自己的方式去解决。
秦华孙说,中国赞赏南联盟政府主张通过无条件对话解决科索沃问题的立场。他指出,科索沃地区的局势目前正趋于稳定,不存在大规模的武装冲突,更不存在冲突加剧的情况,中国不认为那里的局势对国际和平与安全构成威胁。南联盟政府也已采取一系列积极措施,鼓励难民返回家园,并为人道主义救济工作提供便利。秦华孙希望国际社会实事求是地看待科索沃当前的形势,客观、公正地评价南联盟政府的积极努力。
9月24日,北约秘书长索拉纳发表声明说,北约理事会已发出了一项行动警告,要求各成员国为军事干预科索沃冲突作好准备。
索拉纳在声明中强调,虽然实施军事干预还有待于北约理事会作出最终决定,但24日的警告应该被视为一个重要的政治信号。如果南斯拉夫联盟政府不执行安理会决议,北约就会采取军事干预行动。这项警告还要求北约各成员国确定使用哪些武器和军事设施来实施有限的空袭和分阶段的空中打击。

历史上的今天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4 © www.lsqn.cn 历史千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