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千年首页 | 中国历史 | 世界历史 | 历史名人 | 教案试题 | 历史故事 | 考古发现 | 历史图片 | 文化 | 煮酒论史
   
10月15日 历史上诞生的人 今天 | 10月15日历史上大事| 10月15日历史上诞生的人| 10月15日历史上逝世的人| 昨天| 明天|
1814年10月15日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诞辰
俄国诗人莱蒙托夫生于1814年10月15日,死于1841年7月1日,仅活了27岁。但是,在俄罗斯文学史上,他的贡献却是不朽的,是继普希金之后,俄国19世纪上半叶的重要诗人。
  莱蒙托夫出生于莫斯科一个退伍军官家庭,自幼丧母,随外祖母住在边查省塔尔汉奈村。1828年,他进莫斯科大学附属寄宿中学读书,1830年转入文学系。家庭环境使他性情忧郁、孤僻,但却很聪颖。他15岁时写成的诗歌《土耳其人的哀怨》,表达了这种孤独和悲伤的情绪。1832年,他因参加抵制反动教授活动被迫离开莫斯科大学,到彼得堡军官学校读书。毕业后,成为禁卫军骠骑兵团的军官。对彼得堡上流社会的观察,使莱蒙托夫的创作逐渐向批判现实主义发展。1835年他写成的诗剧《假面舞会》和长诗《大贵族奥尔沙》,对贵族社会的虚伪、黑暗和不平等进行了揭露和讽刺。特别是1837年1月,伟大诗人普希金因决斗而死,莱蒙托立即写了《诗人之死》,诗中揭露杀害普希金是沙皇周围一群小人策划的一个卑鄙阴谋。这首锋芒毕露的政治抒情诗,被高尔基誉为“俄国诗歌中最有力量的一首诗”。它标志着莱蒙托夫已经是一位成熟的批判现实主义诗人。
  《诗人之死》一诗得罪了宫廷,沙皇尼古拉一世于1837年逮捕了莱蒙托夫,并将他流放到高加索。直至1838年,由于诗人茹可夫斯基等人的活动,才获准返回彼得堡。在流放期间,他结识了流放在那里的十二月党人,接触到山区的民间口头文学,对他的思想和文学创作产生很大的影响,创作了四百多首动人心魄的诗篇。特别是1838年开始创作的长篇小说《当代英雄》,是俄国社会心理小说的开端之作。
  1840年2月,莱蒙托夫因为与法国公使的儿子决斗而被捕,再次流放到高加索。次年,他因病到帕吉戈尔斯克疗养,和这里的退伍少校玛尔廷诺夫决斗而死。这是沙皇政府对又一个进步诗人策划的谋杀。莱蒙托夫从事文学活动时间不长,但他继承普希金的传统,对俄国19世纪中叶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繁荣起了继往开来的作用。

1924年10月15日 美国汽车大王艾科卡诞辰
艾科卡,1924年10月15日生于一个意大利移民家庭。他受父亲的影响,很喜欢汽车,10岁时进入“食品运输业”——替人载送物品而获一些小费。后来,他从父亲的好朋友那里意识到销售汽车的奇妙,便立志到汽车行业工作。他在理海工学院学习,并研修了四年的一般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他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被福特公司看中,可他同时又被普林斯顿大学聘用。他只好先选择了大学而暂时放弃了福特公司。等他硕士毕业后全心地扑在福特公司上面,受到了福特公司的重用,最终成为该公司的总裁。由于他的经营思想超前并肯冒风险,常与原福特公司总裁发生冲突,不过最后总是证明他是对的。因为他的所作所为不符合福特公司的传统——不准外国人进入领地,被福特公司解雇,他因此失去了工作。后他加入克莱斯勒公司,并在6年的时间把该公司欠政府的15亿美元贷款还清,使该公司起死回生。
  他的良好业绩和丰富坎坷的一生而被里根总统邀请出席纽约自由女神像落成百年庆祝仪式,这也是他的莫大荣誉。

1844年10月15日 德国哲学家尼采诞辰
弗雷德里希·尼采是德国从自由资本主义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时期的哲学家和政治思想家,是唯意志论的主要代表。1844年10月15日,尼采生于普鲁士萨克森的一个传教士的家庭。他幼年丧父,从小孤僻。10岁开始写诗,但过早地对死亡有了成人般地认识,如他的诗中所道:“树叶从树上飘零/终被秋风扫走/生命和它的美梦/终成灰土尘埃!”他酷爱古典音乐。1858年,他毕业于一所文科中学,后在一所教会学校阅读了有关宗教的著作。1864年中学毕业以后进入波恩大学学习神学,不久改学古典语言学。后来他又转入莱比锡大学继续学习古典语言学。他对叔本华的《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非常痴迷。
  从1869年起,尼采到瑞士的巴塞尔大学担任古典语言学教授,在那里执教10年。1879年,他因为患眼病和精神分裂症而辞去了教职,从此成为无业者,辗转意大利、法国、德国等国家的一些城市之间,一边治病一边著述。1889年,他心力交瘁,处处不如己意而陷入孤独后的疯狂,以至于1889年1月3日,他看见一个马夫正在用皮鞭暴打牲口,他竟扑上去抱着马脖子又哭又喊。他的精神彻底崩溃了。
  1872年,他的第一部哲学著作《悲剧的诞生》发表了,他对生命意义的解答是——用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艺术是生命的最高使命和生命本来的行而上活动。尼采一生还写了一些著作,主要有1878年的《人性的,太人性的》、1881年的《曙光》、1883至1891年写成的《查拉图拉如是说——为一切人而不是为一人的书》、1886年的《善恶的彼岸》、1889年的《反基督教》等。尼采晚年曾计划撰写总结性著作——四卷本的《权力意志》,到1888年时,书只写了一部分,但第二年1月初他就因摔倒在地而从此精神失常,一蹶不振。1900年8月25日,尼采在魏玛结束了悲剧性的一生。他的病历上写着——病人喜欢拥抱和亲吻街上的一个行人。孤独使他疯狂,而疯狂最终又使他摆脱了孤独。
  尼采病逝后第二年,他的妹妹整理出版了他最精彩的笔记《权力意志》。
  《权力意志》是尼采的代表作,他认为权力意志是一切可能确定的事物中最基本的事物,是万事之起源,是整个世界的本质和发展变化的唯一动力。依照权力意志论的观点,人与人、人与物、物与物之间的关系必然是侵占、征服、吞噬与反侵占、反征服、反吞噬的关系。根据权力意志的大小,人类可以划分成强与弱的不同等级,强者役使弱者、弱者服从强者,则是人类生命意志的自然规律。按照“权力意志”,尼采提出了一套以“超人”学说为核心的强权主义政治理论。他认为人类存在高贵、低劣两种不同种族,高贵种族进化到顶点便成为“超人”,人类社会要靠“超人”来挽救。尼采以此学说为理论根据,竭力反对民主,主张恢复等级制,建立“超人”独裁统治,鼓吹种族主义、沙文主义和侵略战争。尼采的理论是为法西斯主义者向外侵略扩张服务的,是帝国主义的强盗理论。它极大地损害了全世界人民的利益。
  尼采思想的形成同普鲁士在1871年普法战争中大获全胜、德意志民族统一宣告成功、由自由资本主义转向帝国主义的时代背景密切相关。

1915年10月15日 以色列“死脑筋”总理沙米尔诞辰
1915年10月15日,伊扎克·耶斯特尼茨基(即沙米尔)生于波兰东部一个名叫库兹纳伊的小村庄。耶斯特尼茨基的早期教育,是在波兰犹太人开办的学校里度过的。
  耶斯特尼茨基上中学时,就加入了“贝塔”(犹太复国主义运动的青少年组织),为宣传犹太复国主义思想、重新建立犹太国而积极奔波。为表明自己誓死不渝的犹太复国主义决心,他将自己的名字改为“沙米尔”,希伯莱语的意思是“石块”、“坚硬的物体”。
  1935年,为反对德国法西斯,沙米尔毅然中断了正在就读的波兰华沙大学法学系专业,告别父母,一个人来到当时英国委任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翌年,沙米尔在耶路撒冷的希伯莱大学学习期间,加入犹太军事武装组织“伊尔贡”。这一组织当时处于秘密状态,主张通过极端的暴力手段解决犹太人与阿拉伯人的争端,同时竭力反对英国对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
  二战爆发后,“伊尔贡”多数成员参加盟国军队,停止了反英斗争,但沙米尔等强硬分子仍坚持原来的立场,对英国恨之入骨。1940年,他与亚伯拉罕·斯特恩另立“斯特恩邦”的暴力集团,又被称为“铁血团”,主张通过更为残酷的途径打击包括英国在内的一切阻碍犹太复国主义的力量。1941年,沙米尔遭英国警方逮捕,后越狱逃跑。1942年,斯特恩被英国警方杀害,沙米尔接替他的职务,成为该组织的领袖,他将“斯特恩邦”改名为“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发誓要为死难的战友报仇雪恨。等了两年,机会终于来了,沙米尔指使其手下在埃及开罗行刺了专门负责中东事务的英国国务大臣莫因勋爵。这一下,沙米尔成了被通缉的重犯,但他并未因此善罢甘休。1946年,他又与当时犹太复国主义活跃分子贝京一道,在英军司令部所在地耶路撒冷大卫王饭店制造了令人震惊的爆炸案,造成91人死亡,50多人重伤。沙米尔被英国捉拿归案,押入大牢,后又被流放到厄立特里亚等地。两年后的1948年,沙米尔重返巴勒斯坦后,怀着极大的仇恨,又暗杀了反对使圣城耶路撒冷成为以色列一部分的联合国和平协调员——瑞典的福尔克伯爵。两次搞暗杀活动,使沙米尔成为西方的“大敌”。
  1948年5月14日,以色列建国。沙米尔的“争取以色列自由战士组织”被迫解散,沙米尔开始经商。但他不是作商人的料子,对做生意不感兴趣。用他自个儿的话说,这段时间“简直是在混日子”,“是很令人沮丧的、极不愉快的7年”。
  1955年,沙米尔放弃经商,转而在以色列情报机关摩萨德找了一份差使。摩萨德是以色列诸多情报机关中最大和最有名气的一家。不善经商的沙米尔在这里找到了用武之地。他积极肯干,乐此不疲,表现出了非凡的才能和智慧。由于工作成绩斐然,沙米尔连连得到提拔,官至摩萨德副局长,负责该情报组织大量的日常工作,并深得上司好评。
  1965年5月,沙米尔的高徒艾利·胡本·绍尔贡马失前蹄,被叙利亚当局处以绞刑,以色列朝野震动,沙米尔被迫引咎辞职,告别摩萨德生涯。1970年步入政坛,加入贝京领导的右翼反对党“加哈尔集团”。
  曾经有记者问沙米尔:“您的最大爱好是什么?”沙米尔不假思索地回答:“政治。”的确,沙米尔热衷于政治。刚一加入“加哈尔集团”,他便被选为执委会委员,负责移民和组织工作。1973年,沙米尔又当选为议员,分别任国防、外交和审计等委员会委员。同一年,沙米尔辅佐贝京,把“加哈尔集团”与“自由中心”、“国家党”、“大以色列党”等一些右翼政党联合起来,组成以色列全国自由联盟,即“利库德集团”,为该党日后抗衡并战胜长期稳坐以色列政坛的工党奠定了基础。
  1977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一举夺魁,沙米尔任议长,1980年3月入阁任外交部长。1983年9月,贝京在内忧外困下称病辞去总理和利库德集团主席双重职务,沙米尔继任总理兼外交部长,并被推举为利库德集团领袖。后又与工党组成联合政府,轮流执政。
  1990年3月,以佩雷斯为首的以色列工党赞同美国国务卿贝克提出的“中东和平计划”,沙米尔愤怒之下解除了佩雷斯的副总理兼财政部长职务。佩雷斯偕同工党其他9名内阁部长集体提出辞呈,联合政府垮台。嗣后,以色列议会通过对沙米尔政府的不信任动议,使沙米尔成为以色列建国以来第一位被议会赶下台的总理。
  沙米尔在以色列人心目中,素以坚强、不妥协著称。他对阿拉伯人采取强硬的三不政策,即“不撤出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不承认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承认耶路撒冷是阿拉伯领土的一部分”。巴勒斯坦人对他咬牙切齿。
  沙米尔在国内也树了不少政敌。利库德集团内也有人指责他“冥顽不化”、“死脑筋”。每次主持内阁会议,他都开门见山,直来直去,有话则长,无话则短,看上去丝毫没有人情味。
  沙米尔连美国的账都敢不买。美国一直支持以色列,是以色列的战略盟友,但在美国向以色列施压,要它在中东和谈中对阿拉伯人做出适当让步时,沙米尔照样对美国人怒目相向,大光其火。美国奈何他不得,只好眼睁睁地看着他我行我素。
  生活中的沙米尔,却又是另一种形象了:和蔼可亲,温文尔雅。沙米尔夫妇有一儿一女,一个在以色列一家有名的电子通讯设备公司任总裁,一个是中学教师。沙米尔性格极为内向,不喜欢交际,工作之余宁愿呆在家里。他生活俭朴,对衣着服饰一点不讲究,西服总是皱巴巴的。沙米尔为政清廉,在以色列有口皆碑。他忌讳奢华,崇尚节俭,深得手下工作人员的爱戴,但在工作上发起脾气来,也会吼声如雷,六亲不认。
  1992年6月,利库德集团在大选中名落孙山后,沙米尔并不觉得沮丧。工党和利库德作为两大政党,轮流坐庄,是常有的事,沙米尔对此再清楚不过。但他最担心的,是自己年事已高,利库德后继无人。他的最大心愿就是找好党内接班人。沙米尔看上了年轻气盛、才华横溢的内塔尼亚胡。经过多方努力,沙米尔仗着自己在利库德集团内的崇高威望,软硬兼施,终于使内氏力挫群雄,脱颖而出,实现了自己的夙愿。这下,沙米尔终于可以安心退出政坛了。
  1996年5月,以色列大选,利库德击败工党上台。有记者采访沙米尔,问他对此怎么看。只见沙米尔眯起小眼,神色还是那样肃穆,却分明多了一丝不易为人察觉的笑意,平缓而坚定地回答:“全在意料之中,一点都不奇怪。”

历史上的今天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2006-2024 © www.lsqn.cn 历史千年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