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96年7月4日 茅盾诞生 |
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玄珠、方壁、郎损等。1896年7月4日诞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义乌镇。茅盾,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茅盾、玄珠、方壁、郎损等。1896年7月4日诞生于浙江省桐乡县义乌镇。 1913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第一类。1916年到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年11月任《小说月报》主编。1921年1月,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究会。 1926年春在广州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同年底到武汉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教官,次年春任汉口《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遭国民党政府通缉,开始文学创作生涯,完成《蚀》三部曲。1928年7月东渡日本。著有《神话杂论》、《西洋文学通论》、《北欧神话ABC》、《中国神话研究ABC》等。 1930年春回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曾任“左联”执行书记。30年代发表长篇小说《子夜》,短篇小说《林家铺子》、《春蚕》、《秋收》、《残冬》及杂文、文艺短评和作家研究专论。1938年3月,当选为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 1939年3月到新疆学院任教。1940年5月到延安,曾在鲁迅艺术学院讲学,后到重庆、香港、桂林等地。此间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霜叶红于二月花》、剧本《清明前后》、散文《白杨礼赞》等。1946年3月到上海,主编《文联》杂志。同年底应邀去苏联访问,回国后著有《苏联见闻录》、《杂谈苏联》。1947年底赴香港。1949年2月到北平,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7月出席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代表大会,当选为全国文联副主席和中国文学工作者协会(后改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 新中国成立后,任文化部部长,主编《人民文学》杂志,当选为历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历届政协全国委员会常务委员和第四届、第五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 1958年出版《茅盾文集》10卷。1981年3月27日病逝于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自1983年起陆续出版的40卷本《茅盾全集》,收录了他的全部文学著作。
|
1904年7月4日 我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
1904年7月4日清晨,在礼部会试中选拔出来的273名贡士,从中左门进入保和殿,历经点名、散卷、赞律、行礼等种种仪式礼节,准备参加名义上由皇帝主考的殿试。 这是3年一度的全国科举考试的最后一关。贡士们按这次考试的成绩重新排定名次。一甲3名将获赐进士及第,二甲和三甲分别获赐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上午10时,试题发下,是以皇帝名义提出的时务策问,题长大约五六百字。贡士们立即开始撰写对策文,对皇帝提出的问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和建议。对策文不限长短,常例为2000字,规定字必正体、文必到行,工整有格,不容疏忽。日暮为交卷时限。这次殿试的前三名为:状元刘春霖、榜眼朱汝珍、探花商衍鎏。 参加这次殿试的贡士还有谭延(外门里岂)、汤化龙、蒲殿俊、沈钧儒等。清廷于次年宣布废科举,因此甲辰科考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次科举考试。
|
1910年7月4日 日俄签约侵夺“满洲” |
1910年7月4日,日本驻俄大使本野一郎和俄国外交大臣伊兹斯基分别代表两国政府签订第二次《日俄协定》和第二次《日俄密约》。美国资本极力在东北寻找机会,不但受到日、俄的一致反对,还促成了日、俄的进一步勾结。为此,它们在圣彼得堡签订了新的协定和密约。协定规定,两国维持“满洲现状”,如有侵害这种现状之事发生,两国就维持现状的“必要措施”,“随时互相商议”。密约还明白规定,若两国在中国东北的“特殊利益”受到威胁时,两国同意采取“防卫此种利益的办法”,从而使密约带有军事同盟的性质。
|
1920年7月4日 “公理战胜”碑落成 |
1920年7月4日,北京政府在北京中央公园内为新落成的纪念坊举行落成典礼。在那座漂亮的汉白玉蓝琉璃瓦石牌坊上写着“公理战胜”四个大字。然而,这座“公理战胜”坊的前身却是当年给中国人带来过耻辱的“克林德碑”。克林德是德国驻华公使,1900年6月20日正值八国联军侵华之际,克林德在东单总布胡同西口被巡街的清兵击毙。德国政府以此为要挟,提出让慈禧太后或光绪皇帝抵命赔罪,后由前中国驻德公使洪钧的夫人赛金花出面斡旋,同意给克氏树立一座牌坊,以示谢罪。这一条被写进《辛丑条约》的附件。1903年初“克林德碑”竣工。1918年,德国在一次大战中战败,北京市拆毁了这座中国近代国耻象征的“克林德碑”。后由协约国出面,要求德国将被拆毁的碑修好,移至中央公园,并将坊额改为“公理战胜”。
|
1776年7月4日 美国独立日 |
美国位于北美洲南部,原是印第安人的聚居地。从15世纪末起,西班牙、荷兰、法国、英国开始向北美洲移民。17世纪到18世纪前半期,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建立了13个殖民地,并加强了对殖民地人民的压迫和剥削,激起了当地人民和新兴资产阶级的反抗。1775年,北美13个殖民地的人民开始掀起推翻英国殖民统治的独立战争,组成了"大陆军",由乔治·华盛顿任总司令。1776年7月4日,殖民地代表在费城召开了第二次大陆会议,通过了《独立宣言》,正式宣布建立美利坚合众国。 《独立宣言》是英属北美殖民地人民宣告独立的纲领性文件,马克思称赞它是“第一个人权宣言”。《独立宣言》向全世界宣告:“联合一致的殖民地从此是自由和独立的国家”。《独立宣言》的起草人是资产阶级民主派人士托马斯·杰斐逊。来自各殖民地的56位代表在《宣言》上签了字。宣言的标题是《美利坚十三国联合邦的一致宣言》。《宣言》全文约2500字,分三个部分。第一部分阐明资产阶级革命的基本原则,提出了著名的人权原则,《宣言》指出:“人类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第二部分谴责英国殖民当局的种种暴政。第三部分宣告13个殖民地独立,建立独立国家,断绝与英国的一切政治关系。《独立宣言》反映了北美殖民地人民争取自由独立的愿望,激发了美国人民的自信心和自豪感,极大地鼓舞了各阶层群众奋起参加独立战争。《独立宣言》对争取各国人民的同情和支持,推动后来的欧洲资产阶级革命,特别是法国大革命及法国的《人权宣言》都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独立宣言》发表以后第5年的9月,英国军队主力在约克镇被击溃,被迫同美国讲和,并于1783年签订《巴黎和约》,正式承认13个殖民地脱离英国独立。美洲出现了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后来,7月4日被定为美国国庆日。每年的这一天,在美国各地都举行隆重的盛典,进行歌舞、体育、游行等活动。早期的独立日庆祝活动主要是游行和演讲,有时还带有一定的宗教色彩,以后增加了体育比赛等户外活动。有一个时期,美国人民燃放鞭炮、烟火庆贺国庆,20世纪以后,政府为防止发生人身事故和火灾明令取消了这种形式。每年的独立日这一天,全美大小教堂钟声齐鸣,而头一个敲响的是费城的自由钟。
|
1945年7月4日 毛泽东与黄炎培谈“历史周期率” |
1945年7月4日下午,毛泽东专门邀请黄炎培等人到他家里做客。整整长谈了一个下午。毛泽东问黄炎培,来延安考察了几天有什么感想?黄炎培坦率地说:“我生60多年,耳闻的不说,所亲眼看到的,真所谓‘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一人、一家、一团体、一地方乃至一国,不少单位都没能跳出这周期率的支配力。大凡初时聚精会神,没有一事不用心,没有一人不卖力,也许那时艰难困苦,只有从万死中觅取一生。继而环境渐渐好转了,精神也渐渐放下了。有的因为历时长久,自然地惰性发作,由少数演为多数,到风气养成,虽有大力,无法扭转,并且无法补救。也有因为区域一步步扩大了,它的扩大,有的出于自然发展;有的为功业欲所驱使,强求发展,到干部人才渐渐竭蹶,艰于应付的时候,有环境倒越加复杂起来了,控制力不免薄弱了。一部历史,‘政怠宦成’的也有,‘人亡政息’的也有,‘求荣取辱’的也有。总之,没有能跳出这个周期率。中共诸君从过去到现在,我略略了解的,就是希望找出一条新路,来跳出这个周期率的支配。”黄炎培这一席耿耿诤言,掷地有声。毛泽东高兴地答道:“我们已经找到了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率。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毛泽东的这番话,至今仍是至理名言。
|
1946年7月4日 结束美国殖民同统治 菲律宾宣告独立 |
1934年美国国会《泰丁麦克杜菲法案》规定菲律宾成立自治政府并在10年后获取独立。1935年11月菲律宾自治政府成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日本占领菲律宾并于1943年在菲成立亲日傀儡政府。1945年初美军重返菲律宾。二战后菲律宾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空前高涨,美1934年美国国会《泰丁麦克杜菲法案》规定菲律宾成立自治政府并在10年后获取独立。1935年11月菲律宾自治政府成立。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日本占领菲律宾并于1943年在菲成立亲日傀儡政府。 1945年初美军重返菲律宾。二战后菲律宾人民争取民族独立的运动空前高涨,美国企图修改《泰丁麦克杜菲法》,延期宣布菲独立的阴谋破产。 1946年4月的大选中,自由党的曼努埃尔·罗哈斯当选为自治政府总统。7月4日美国宣告菲律宾独立和菲律宾共和国成立。菲律宾政府于1962年将独立日改为摆脱西班牙殖民统治的6月12日。
|
1972年7月4日 朝鲜南北双方发表和平统一联合声明 |
1972年7月4日,南北朝鲜两政府同时在汉城和平壤发表关于南北和平统一的联合声明。 70年代初,国际关系格局发生重大变化,朝鲜半岛出现缓和趋势。南北双方顺应时代潮流,为实现自主和平统一做出积极努力,进行多次会谈。在此基础上发表南北联合声明,也称“七四联合声明”。该声明确认,不依靠外来势力和在没有外来势力干涉的情况下实现统一;统一应以和平方法实现,不采取反对对方的武力行动;应当超越思想、信念和制度的差别,首先作为一个民族,促成民族大团结;互相停止中伤诽谤和武装挑衅,防止意外军事冲突;努力促成南北红十字会会谈;开设平壤汉城的直通电话;成立由南北代表共同组成的南北协调委员会等7项内容。 声明发表后,从1972年11月至1973年6月,南北协调委员会共举行3次会议,但进展缓慢。
|
1927年7月4日 政治活动家陈延年被害 |
陈延年是我党早期著名的政治活动家,中国旅欧总支部领导人之一。1924年他参与领导了省港大罢工。1927年7月4日,陈延年在上海龙华被国民党秘密杀害,年仅28岁。 儿子反对老子 陈延年是陈独秀之子。在陈独秀担任党的总书记时,陈延年任两广区委书记。在公在私,他们的关系均甚密切。然而陈延年崇尚真理、坚持真理,对其父的错误主张从不徇私护短。早年,陈延年就说过:“我父亲也不过是一个新官僚旧学者而已,读书虽多,而不能为天地立心,为革命立命,和文盲有什么两样!”后来,随着大革命高潮的到来,陈独秀果然犯了严重的路线错误,陈延年同他的距离进一步拉大。特别是广州“三·二○”中山舰事件前后,陈独秀对蒋介石破坏国共合作、排斥共产党人的阴谋,采取了姑息退让政策,引起陈延年的无比愤慨。一次,他在与邓中夏、张太雷谈起陈独秀的错误时,气愤地说:“老头子(指陈独秀)糊涂,看不出蒋介石的阴谋,看不见工农的力量,竟把无产阶级当作革命的苦力。” 活像一个黄包车夫 陈延年对他父亲的错误,批判起来,态度很坚决,但他并不是一个盛气凌人、狂悖傲慢的人。他同毛泽东、周恩来、苏兆征等同志一起工作,过从甚密。同鲁迅先生也有一段亲密的交往。无论上级下级,党内党外,都认为他是个和蔼可亲、老练成熟的领导者。尤为可贵的是,他出身于知识分子家庭,本人受过高等教育,留过学,但身上却没有半点旧知识分子的架子。他经常身穿工人服装,步行到工厂同工人谈心,有时还同黄包车工人一起拉车。陈延年身体结实,拉起车来强劲有力,活像个老练的黄包车夫。 “六不”作风 陈延年严于律己,处处以身作则。他从海外留学回国初期,曾同周恩来住在一起,他的卧室极为俭朴,只有一套床板,一张席子,一条很粗的毛毯和一条被子。床头经常摆着一个黄色皮包,那也就是他的枕头。有的同志关心他的婚事,他总是推说工作忙,无暇顾及。为了不浪费一分一秒,他给自己规定“不闲游、不看戏、不照像、不下馆子、不讲衣着、不作私交”。有人说他实行“六不”,他听了为之一笑说:“为了革命,应当如此。” 1927年4月,蒋介石叛变革命后,党派陈延年到上海市,担任中共浙江区委书记。6月,他不幸在上海遭国民党反动派逮捕,7月4日被秘密杀害。
|
1977年7月4日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成立 |
1977年7月4日,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在京成立。 1992 年,世界气象组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和国际科学联合会联合发起了全球气候观测系统计划,许多国家相继成立了国内的协调机构。 全球气候观测系统中国委员会由中国气象局、国家环保局、国家海洋局、中国科学院等1 3 个部门的领导、专家组成。中国气象局局长温克刚担任主席。
|
1987年7月4日 邓小平谈两个基本点 |
1987年7月4日,邓小平会见孟加拉国总统艾尔沙德时提出两个基本点概念: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国共产党制定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路线。 这条路线有两个基本点:一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一是坚持改革、开放、搞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搞活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方针、总政策。两个基本点统一起来,才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路线的完整内容。
|
1947年7月4日 国民政府实行“戡乱动员” |
1947年7月4日,为解决国民政府军事、政治上的危机,蒋介石问计于美驻华大使司徒雷登,得到答复是“采取紧急措施的时刻,恐怕已经来到了”。7月4日,蒋介石颁布《戡乱共匪叛乱总动员令》,实行“戡乱”救国。该动员令称政府决心动员全国力量,加紧“戡乱”。7月18日,根据动员令又在国会通过了《动员戡乱完成宪政实施纲要》,基本内容为:“戡乱”所需之兵役、工役及其他有关人力,应积极动员,凡规避征雇及妨碍征雇等行为,均应依法惩处:“戡乱”所需之军粮、被服、药品、油、铜铁、通信器材等军用物资,均应积极动员,凡规避征用及囤积居奇等行为,均依法惩处;凡怠工、罢工、停业关厂及其他妨碍生产及社会循序之行为,均应依法惩处;对于“煸动叛乱”之集会及其言论行动,应依法惩处等等。南京国民政府还决定取消中共国大代表及国民政府委员保留名额,并将中共参政员予以除名。
|
1998年7月4日 英当局拒绝将黛妃肖像注册为商标 |
1998年7月4日英政府专利署日前决定,已故王妃黛安娜的肖像属于公众所有,不能被注册成商标。 黛妃身亡后设立的慈善机构“黛安娜纪念基金会”7个月前向英专利署提出申请,要求将26幅流传最为广泛的黛妃肖像照片注册为商标,据分析,这个基金会是想通过此举获得黛妃肖像版权,今后可从带有黛妃肖像的商品生产厂家那里得到高额利润分成。但专利署根据英有关法律拒绝了这项申请,认为黛妃肖像与任何一种具体商品都没有特殊的关联,不能作为一种商标,不应被这个基金会或其他有关机构所独占。 英政府人士认为,这一涉及黛妃肖像版权的纠纷带有典型意义,如果“黛安娜纪念基金会”的申请得到批准,会引起更多的社会名流提出类似要求,以阻止他们的名字和肖像不经授权就被他人使用。
|
2002年7月4日 黄河首次调水调沙 |
2002年7月4日上午九时整,随着一声令下,黄河小浪底水库多个闸门依次徐徐升起,不同层面导流洞喷涌出的巨大水流,奔向黄河下游河床。黄河首次进行的规模宏大的调水调沙试验正式开始。这是迄今为止世界水利史上最大规模的一次人工原型试验。 这次试验,是通过小浪底水库调控水沙,变水沙不平衡为水沙平衡,形成有利于河床冲刷的水势,为小浪底水库今后长期运用和下游河道减淤提供科学的数据,从而实现“河床不抬高”的治黄目标。 黄河流经黄土高原,每年进入黄河下游的泥沙多达16亿吨,其中有4亿吨沉积在河床,致使下游河段平均每年以10厘米的速率淤积抬升,黄河下游形成地上悬河。减少泥沙淤积,一直是历代治黄专家孜孜以求的目标。多年的研究表明,黄河下游洪水在大于2500立方米每秒时,加上其它相关因素,能够对下游河床起到冲刷作用,从而减少黄河淤积甚至达到冲淤平衡,由此可从根本上遏止河床抬升。 黄河调水调沙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要充分预测水库蓄水、河道来水、未来天气预报等水情,还要考虑从小浪底坝下至入海口近千公里河床冲刷、淤积、工程出险等工情,对于在调水调沙过程中,两岸引水、蒸发、漫滩以及冲刷淤积等等因素,均需要进行大量科学的分析计算和各方的积极配合。为此,关于此次调水调沙试验的流量与含沙量控制指标,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研究,确定为花园口断面为2600立方米每秒、艾山断面2300立方米每秒,含沙量不超过每立方米20千克。据介绍,按照这一指标,经过10天的试验,从下游铁谢至入海口的利津河段可以冲刷泥沙约0.244亿吨。 为做好黄河调水调沙试验,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安排,通过科学调度,在不影响两岸用水的情况下,使小浪底水库蓄水达43亿立方米,为试验提供了可靠的保证。本次试验范围包括自小浪底水库至山东入海口的900多公里河段,在900多公里的河道上设立固定淤积测验断面161个。山东、河南两省为此关闭了所有引黄闸门,避免水量损失;组织了数千名堤防职工,做好料物、抢险等准备工作,以应付突发险情。山东还拆除了河道上40多座浮桥,以保证水流畅通和测量数据的准确。
|
1997年7月4日 “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阿瑞斯平原成功着陆 |
1997年7月4日,在美国东部时间13时零7分,位于加利福尼亚州的帕萨迪纳控制中心的电脑接收到从火星传来的信号,“火星探路者”飞船在火星阿瑞斯平原成功着陆!为之付出多年心血的科技人员顿时欢呼起来:“太棒了!太棒了!” 数小时后,由24个气袋连成的巨大气袋宛如花蕾绽开,露出了“火星探路者”飞船和一辆6轮探测车。 19时30分许,“火星探路者”飞船传回第一张黑白照片。随后,第二张,第三张……令人应接不暇。火星表面是沙土,大大小小的岩石千姿百态,好似美国亚利桑那州的大沙漠。“火星探路者”飞船和它的唯一“乘客”———6轮探测车也清晰可见。 21时35分,“火星探路者”飞船发回更加激动人心的彩照。颜色逼真的沙土、岩石、山丘、沟壑,还有“火星探路者”飞船、6轮探测车…… “火星探路者”飞船于1996年12月4日顺利启程,开始了近5亿公里的火星之行。经过整整7个月的飞行,它终于在7月4日逐渐靠近目的地。在飞临火星一定距离时,“火星探路者”飞船就开始巡航,做释放降落伞的准备。在火星上空5公里—11公里高度,携带气袋的巨大降落伞张开,然后急速飘然而下。300米高度时,飞袋自动充气,膨胀起来……最后脱离降落伞,弹跳着陆,“火星探路者”飞船和6轮探测车就置身其中。气袋一打开,它们便开始实地探测火星的光荣使命。 名为“索杰纳”的6轮探测车是一个小型机器人,重量23磅,造价2500万美元。它具有人工智能,使用太阳能动力。它的行驶速度最快为每分钟2英尺,犹如蜗牛爬行。它专找岩石爬,目的是搜集有关岩石成分的数据。 美中不足的是,6轮探测车本应沿轨道板驶向火星地面,但凸出来的那部分气袋却挡住了它的去路,使它未能按时启动。地面控制中心一直在紧张地商讨对策。另外,6轮探测车与“火星探路者”飞船以及后者同地面之间的通信联络也出现毛病。到记者5日上午发稿时,地面控制中心说第一个障碍已基本排除,6轮探测车可望在晚上启动。对解决通信联络故障问题,地面控制中心也表示充满信心。 按照设计,“火星探路者”飞船和6轮探测车可在火星上分别运行一个月和一个星期以上。然而,这只是美国火星探测计划的步骤之一,今后十几年内还将进行多次探测活动,最终能够从火星上取回岩石和沙土样本。科学家们可据此进行分析研究,以确定火星是否曾经存在过生命。一些科学家指出,如果确定火星真的有过生命,那么它的毁灭就为地球上的人类提供了前车之鉴。只有全人类共同加强环保,才能避免重蹈火星的覆辙。 早在1976年,美国的“海盗”飞船就曾首次在火星着陆,并进行了探测。但是,1993年“火星观察者”飞船在着陆前突然失踪,一去不复返。21年后,“火星探路者”飞船再次成功登陆。有人大胆地预言,人类登上火星将不再是梦。 据新华社北京7月16日报道 ,7月4日在火星阿瑞斯平原着陆的美国“火星探路者”飞船及其所释放的火星车虽然还在继续工作,但此次火星探测计划已经基本完成。 按预定计划,火星车“旅居者”能工作到上周五就已经达到目的,可是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它还可以在火星上再漫游几个星期。着陆器工作时间还会更长一些,今后几个月里它还可能发回有价值的信息。 总的来看,此次火星探测计划结果要比事先预料的好。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执行本次火星探测计划的目的原本是一次演练,即验证整个计划是否具有可行性。现在看来,这一目的已经达到。另外,“火星探路者”此行还获得了许多有重大价值的信息,信息量是原计划的5倍。据说,分析整理这些信息需要几年时间。从已经得出的结论来看,此次计划所取得的成果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使人类对火星地表景观有了直观的认识。“火星探路者”发回了数千张火星地表照片,人们从这些照片得知,火星阿瑞斯平原看起来就像地球上的荒漠;同地球一样,火星上也有山脉,有丘陵,有沟谷,甚至还有陨石坑。人们以前从来没有这么真切地观察过火星。 第二,使人类对火星岩石和土壤有了初步的了解。火星车“旅居者”此行的主要目的就是对火星上的岩石和土壤进行探测和分析。火星车上有一台阿尔法—质子—X射线光谱仪,能现场分析岩石的化学成分,并将分析结果传回地面控制中心。到目前为止,总共分析了两块火星岩石,但只有一块岩石的分析结果传回地面。已有结果的这块岩石在化学成分上与地球上的岩石非常相似,这是科学家们事先没有想到的。据说,另一块岩石与前一块完全不同,说明火星同地球一样,也有多种不同种类的岩石。从火星车留下的车辙看,火星表面是一层虚土,下面则是坚硬的壳层。 第三,使人类对火星气候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火星目前是夏季,从测定结果来看,火星白天地表温度约零下十几摄氏度,夜晚会降到零下70多摄氏度,白天有微风。“火星探路者”在距火星地表48公里高处测得的温度为零下170摄氏度,这是迄今记录到的火星大气层的最低温度。 第四,找到了一些支持“火星生命之说”的证据。认为火星上有生命的说法主要有两个依据:一是火星上曾经有水;二是在地球上发现的火星陨石中含有生物化石微粒。“火星探路者”拍的照片表明,几十亿年前火星阿瑞斯平原曾发生过特大洪水,证实了“海盗”号飞船21年前的判断。火星车对火星岩石的分析表明,这块火星岩石与地球上的一块火星陨石在化学组成上具有相同的特征,这起码说明这块陨石的确来自火星。科学家认为,目前还不能断定火星上曾经有过生命。 此次火星探测计划并非一帆风顺,问题集中在通信联系上,共出现了4次通信故障。 “火星探路者”飞船造价为2.7亿美元,发射与探测预算为1.96亿美元,总成本还不到“海盗”号火星探测计划的1/15。
|
2002年7月4日 西气东输工程全线开工 |
2002年7月4日,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典礼在北京隆重举行。 由英荷壳牌、埃克森美孚、俄罗斯天然气工业股份公司等组成的投资集团和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等共同投资建设西气东输工程,中方控股。工程西起新疆轮南,途经1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长4000公里,设计年输气量120亿立方米,管道工程投资400多亿元,上、中、下游投资总额约1400多亿元。管道工程经过戈壁沙漠、黄土高原、太行山脉,穿过黄河、淮河、长江,是我国目前距离最长、投资最多、输气量最大、施工条件最复杂的输气管道。自2000年8月国务院批准西气东输工程立项以来,有关方面在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领导小组的组织协调下,做了大量深入细致的工作,圆满完成了各项前期准备。它的开工建设,标志着西部大开发和能源结构调整又迈出了重大步伐。 西气东输工程在塔里木气田、新疆库尔勒、陕西延川黄土塬、江苏无锡新区和上海白鹤镇等五个施工工地同时开工。
|
1986年7月4日 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来华演出 |
1986年7月4日,意大利男高音歌唱家帕瓦罗蒂在北京展览馆剧场演出大厅举行告别演出。观众为帕瓦罗蒂的非凡歌喉而倾倒,甚至如醉如狂,激起对美声唱法前所未有的热情和兴趣。帕瓦罗蒂本人一再表示,中国观众的热情简直“出乎意料之外”,他感到十分满意;热那亚歌剧院的朋友们则认为,这“超过了在意大利演出的盛况”。 鲁契亚诺·帕瓦罗蒂摘取“高音C之王”桂冠的道路绝非铺满玫瑰花的坦途。他1935年10月12日生于意大利摩德纳市郊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父亲当过面包师,母亲也不是职业歌唱家,但他们都酷爱音乐。而帕瓦罗蒂则有一副天生的好嗓子,自幼就与歌声结伴。12岁时,一次听过当时世界最佳男高音贝利亚米诺·吉利练声后,他心情激动地向这位大师倾诉,他想成为男高音歌唱家。后来他曾就读于师范学校,毕业时由于家里不富裕,父母想让他早日工作。但他决定在摩德纳学声乐,请求父母支持,于是,1955年,19岁的帕瓦罗蒂开始学声乐。他父亲的朋友、当时在音乐界已有名气的男高音歌唱家阿里戈·波拉,听了帕瓦罗蒂唱一些歌剧片断后免费收他为徒。后来,他在埃米利亚地区的杰出男高音康波加利安尼处又学习了5年。 功夫不负有心人。1961年,25岁的帕瓦罗蒂在阿基莱·佩里国际声乐比赛中唱了《波希米亚人》歌剧主角鲁道尔夫的唱段,荣获一等奖。同年4月,他首次在勒佐·埃米利亚登台饰演鲁道尔夫,演出《波希米亚人》全剧,从此开始了他光辉灿烂的歌剧生涯。1964年他进入名耀世界的米兰斯卡拉歌剧院,并一举成名。1967年,在纪念杰出音乐家托斯卡尼诞辰100周年的音乐会上,他被卡拉扬挑选担任威尔第的《安魂曲》中的独唱。此后,这颗歌剧巨星在世界上光华四射,越来越引人瞩目,各国大歌剧院争相聘请他。他,终于成为当代最佳男高音而蜚声世界。 帕瓦罗蒂以其丰满华丽、刚柔并蓄的歌喉,能够演唱各种不同类型的角色。帕瓦罗蒂的成功,除了有好嗓子、聪敏过人、接受能力强等素质外,更主要的是他勤奋好学、刻苦顽强,有强烈的事业心。唱歌,已成为他生活中“欢乐的源泉”。 意大利是近代西洋歌剧的发祥地。早在1600年,意大利第一部完整的乐剧《埃乌里迪切》就出现在欧洲文艺复兴的摇篮——佛罗伦萨。19世纪中期至20世纪初,是意大利歌剧发展的高峰时期,涌现了像威尔第、罗西尼、普契尼等一批才华横溢的歌剧作曲家。他们的作品《茶花女》、《阿依达》、《假面舞会》、《福斯塔夫》、《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蝴蝶夫人》、《波希米亚人》等,成为欧洲歌剧中最优秀的作品,对整个欧洲歌剧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 热那亚歌剧院是意大利十大歌剧院之一,有悠久的历史。长期的艺术实践,使这个歌剧院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演出风格,并有一批保留节目。
|